最近两年,肉牛稳定的市场需求,基本上不用担心销路的问题。各地养牛也在持续的升温发展。而在养牛的过程中,各种疾病的防治非常关键,这样保障牛场利润的必要前提。那么牛关节发炎是什么原因?如何防治?一、病因分析肉牛关节炎的发病原因较多,例如圈舍潮湿、地面较硬、饲料酸性大、关节损伤及患布病等。多数患牛为单侧关节发病,部分患牛为多肢关节发病,患牛会有关节肿胀、疼痛、喜卧、站立困难、蹄部不敢着地、跛行等一系列症状表现。当看到肉牛具有明显的关节炎症状时,建议先进行检测布病,确定不是布病引起的关节炎再进行相应的治疗。二、临床症状急性浆液性关节炎,主要症状是关节明显肿大,局部温度升高,且伴有疼痛。发病初期,关节内只存在少量的纤维素渗出物,用手按压或者运动时会发出捻发音,质地硬肿,具有不明显的波动感;如果关节内存在较多的渗出物时,用手按压具有明显的波动感。站立时,病变肢呈屈曲状,无法正常负重,出现悬垂或者以蹄尖着地。运动时,会呈现轻度或者中度跛行。慢性浆液性关节炎,病程持续时间较长,主要症状是关节存在积液,触诊具有波动感,但没有热痛感。当炎症症状不明显时,主要症状是关节呈现畸形,发生硬性肿胀。通常呈轻度跛行,但依旧会影响活动,步幅较小。化脓性关节炎,病牛站立时病变肢呈屈曲状,无法负重,往往以蹄尖着地;运动时,出现中度或者严重的混合跛行。关节明显肿大,触诊具有波动感,且比较温热。同时,病牛会表现出全身症状,如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脉搏加快等。腕关节浆液性滑膜炎,主要是在桡骨与腕屈肌之间、副腕骨上方形成椭圆形或者圆形肿胀。病变肢负重时肿胀往往膨满且富有弹性,弛缓时肿胀往往比较柔软且具有波动感。站立时,腕关节呈屈曲状,以蹄尖着地;行走时,出现混合跛行。膝关节浆液性滑膜炎,关节外观明显粗大,关节囊过于紧张,关节的前面就发生肿胀,触压3条膝直韧带之间具有最明显的波动感。站立时,病变肢呈屈曲状,以蹄尖着地。行走时,出现中等程度的混合跛行或者支跛。跗关节浆液性滑膜炎,主要特征是跗关节滑液增多,但不会表现出明显的跛行,在跟腱内外侧(即位于跗关节前方及后方)进行触诊,发现关节囊内存在积液,轻推就会产生波动感,但通常没有热痛现象。三、防治措施西药治疗:对于急性关节炎,适宜采取温敷、封闭、裹压迫绷带,并使机体保持安静。在病牛关节局部呈环状注射适量的2%普鲁卡因液,同时配合在外面涂抹适量的安得利斯(复方醋酸铅散),用于消除炎症,同时包裹压迫绷带,抑制药液渗出。如果病变关节囊内存在过多的渗出物,则需要在无菌条件下抽出关节液,然后将适量的0.5%奴佛卡因青霉素液注入到囊内。之后肌肉注射20万IU青霉素、50~mg醋酸氢化可的松,间隔4~7天再使用1次,每次用药后都要在关节处包裹绷带。或者向关节腔内注射10mg氢化泼尼松、15~50mg醋酸强的松龙。病牛发生腕关节炎时,可在上午肌肉注射10mL 10%安钠咖,同时将5mL地塞米松磷酸钠(5mg)、万IU硫酸链霉素、80万IU青霉素钾注入到关节腔内;下午,可肌肉注射10mL安钠咖、万IU链霉素、80万~万IU青霉素。对于慢性关节炎,可采取酒精鱼石脂绷带、烧烙疗法、石蜡疗法以及火针进行治疗。对于化脓性关节炎,要先在关节局部进行穿刺,排出脓液后对关节腔使用适量的生理盐水、3%~5%石炭酸液、2%氯亚明液或者0.1%雷佛奴尔液进行多次冲洗,最后再注入适量的抗生素,每天1次。如果采取以上治疗措施效果不明显,可将关节囊切开,采取外科处理。另外,病牛还要采取全身治疗,可选择静脉注射磺胺类药物、抗生素(金霉素、四环素)。中药治疗:取60g茯苓,80g防己,50g生地,50g丹皮,50g黄柏,50g苍术,80g苡仁,70g桂枝,50g秦艽,50g木通,g滑石,80g泽泻,g生石膏,60g竹叶,70g赤芍,g双花,80g猪苓,加水煎煮后取药液给病牛灌服,每天1剂,连续使用4天。也可取20g三棱,赤芍、乳香各30g,骨碎补、川芎、牛膝、元胡、红花、秦艽、当归、续断各50g,加水煎煮后给病牛灌服,每天1剂,连续使用3~9天。在给患牛治疗关节炎时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十分有必要,首先要降低饲粮酸性,减少青贮及酒糟等酸性大的饲粮,尽量饲喂牧厨颗粒精补料调节瘤胃酸碱平衡及瘤胃微生物;其次给牛铺垫柔软的稻草、稻壳、锯末等让其趴卧、站立,同时多开窗通风以降低牛舍的湿度,冬季还需要做好牛舍保温工作;最后天气良好时可将肉牛牵到外面晒太阳,多晒太阳也有助于病情的好转。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nmg.com/wazz/13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