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肘专题(一)
网球肘的概念、成因及临床表现
网球肘,看似是一种与网球运动密切相关的疾病,然而当代罹患此病的近90%是诸如IT工作者、家庭妇女、木工等与网球不沾边的人群。患者们也常会质疑:“我连网球拍都没摸过,怎么会得网球肘呢?”网球肘并不像字面意义上那么简单。接下来我们将从网球肘的概念、相关解剖结构、诊断、治疗等方面为大家解读“网球肘”。
1.网球肘的概念:
网球肘,学名“肱骨外上髁炎”,又称“伸腕肌腱附着点扭伤”,中医称“肘痹”、“臂痹”,系因腕伸肌腱附着于肱骨外上髁处的一些纤维不完全撕裂及骨膜炎性反映的结果,而造成肘部外侧疼痛或放射痛。据年德国医家的记载,该病在当时被称作“作家肘”;于年因调查肱骨外上髁炎占全部网球运动损伤的近半数,故又定名为“网球肘”。这一点也说明,随着时代的更迭,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故某种疾病的发病特点及患病人群特点也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当因时、因地、因人治异。
2.网球肘的成因:
本病的核心发病机制既是肱骨外上髁处的腕伸肌腱部分纤维撕裂和周边骨膜的炎性反应。造成本病的发病因素可大致总结为以下几点:
①肘关节处于半屈曲位时,前臂做过度的旋前运动;
②伸腕运动过多过重,腕伸肌的起点受到过度牵拉;
③局部的直接外伤;
④跌倒时手直接着地;
⑤肱骨外上髁处肌腱退行性病变或纤维钙化。
3.网球肘的临床表现:
该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
①肘外侧酸楚、疼痛,疼痛时向前臂或手指(除拇指外)放射。疼痛剧烈时可影响生活起居。
②肘关节的屈伸、前臂的旋转、手部的抓握等动作受限,且能引发症状加重。
网球肘专题(二)
诊断依据、检查方法及解剖基础
网球肘,看似是一种与网球运动密切相关的疾病,然而当代罹患此病的近90%是诸如IT工作者、家庭妇女、木工等与网球不沾边的人群。患者们也常会质疑:“我连网球拍都没摸过,怎么会得网球肘呢?”网球肘并不像字面意义上那么简单。接下来我们将从网球肘的概念、相关解剖结构、诊断、治疗等方面为大家解读“网球肘”。
1.网球肘的诊断依据:
1.肘外侧疼痛;
2.肱骨外上髁处压痛;
3.Mills试验阳性;
4.“网球肘”试验阳性;
5.腕背伸抵抗试验。
2.常用检查方法:
1.肘半屈位,按压肱骨外上髁、环状韧带、肱挠关节间隙处,以及沿前臂伸肌走行方向广泛压痛;
2.密耳(Mills)试验:肘伸直、握拳、屈腕、前臂旋前,若肘外侧疼痛为阳性;
3.“网球肘”试验:握住患者的肘部,屈肘90°,前臂旋前位,掌心向下半握拳,另一手握住手背部使之被动屈腕,若肘外侧疼痛为阳性;
4.腕背伸抵抗试验:肘伸直、握拳、前臂中立位,腕背伸,检查者一手托住其前臂,一手置于患者手背用力向掌侧按压。
网球肘专题(三)
预防措施
网球肘并不都是因为打网球所引起的,大多数的网球肘是因为我们不正确的使用我们的手肘引起的,因此下面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网球肘的预防方法,主要是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预防。
1.加强肌力锻炼
加强肩、肘、腕和手指的肌力锻炼,尤其要加强前臂伸肌力量的锻炼。练习的动作主要有:①利用橡皮带做上肢牵伸的练习;②俯卧撑;③双臂屈伸练习;④弯腰下垂臂作转圈动作;⑤双手握哑弯腰下垂作最大向后外伸展动作;⑥前臂和腕部的旋转练习;⑦肘部负重静力练习;⑧腕握球练习等。
2.改进技术动作
主要是指正手和反手的击球动作。击球时要避免“抬肘”或“翻肘”。否则最易使前臂伸肌腱受伤。国外有一句名言:“此时一个好的教练将比最好的医生更能防止运动员的网球肘”。可见改进技术动作对预防网球肘的重要性,避免技术性运动伤害。
3.科学的安排好运动量
在网球练习中,运动量的安排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绝不能盲目地突然加大运动量。否则,必然会因前臂肌群收缩过度,超出生理限度而导致肘部肿胀和疼痛。若已有明显网球肘症状时,有急性期一定要暂停网球练习,并及时请医生治疗。自己也可以用冰敷疼痛部位,将前臂屈肘吊起休息。只要在急性期内抓紧休息和治疗,一般7—天即可治好,就不会转为慢性的持续性疼痛。
所以说,我们大家千万不要等到网球肘发生的时候才去了解怎样的预防网球肘,那个时候已为时晚矣,因此对于那些需要经常用到手肘的人来说,更加需要注意网球肘的发生,我们可以通过做些保健操来缓解自己手肘的症状。
网球肘专题(四)
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网球肘,看似是一种与网球运动密切相关的疾病,然而当代罹患此病的近90%是诸如IT工作者、家庭妇女、木工等与网球不沾边的人群。患者们也常会质疑:“我连网球拍都没摸过,怎么会得网球肘呢?”网球肘并不像字面意义上那么简单。接下来我们将从网球肘的概念、相关解剖结构、诊断、治疗等方面为大家解读“网球肘”。
1.网球肘的鉴别诊断:
1、肘关节外伤性骨化性肌炎:
以肘关节运动障碍为主要症状,X线片见肌间隙有钙化阴影。
2、骨间背侧神经卡压症:
此病常因前臂外伤,长期反复旋转前臂、肿瘤、孟氏骨折、类风湿性关节炎及病毒性神经炎诱发,其卡压部位主要在桡侧腕短伸肌起点内侧纤维和旋后肌浅头腱弓。两者之间的鉴别在于夜间疼痛,并向近端或远端放射。压痛位于旋后肌入口处,即桡骨外上髁远端5-6cm处偏内侧,前臂抗阻力旋后疼痛。
3、肱桡滑囊炎系:
由肱二头肌与桡骨头、肱桡肌间摩擦、挤压、劳损或炎症等引起。滑囊充血、水肿、肥厚与积液引起疼痛,前臂旋前时疼痛加剧(肱桡滑囊受挤压)根据压痛点低及外上髁封闭无效而区别于肱骨外上髁炎。
2.治疗方法:
1、推拿治疗:
主要采用?揉前臂、点穴拿筋、弹拨理筋等方法(以松解桡侧腕短伸肌为主),以起到舒筋活血,通络止痛,解除前臂腕伸肌紧张拘挛状态。
2、封闭治疗:
在肱骨外上髁处行封闭治疗,可取0.2%利多卡因2ml、泼尼松龙1ml、0.9%氯化钠注射液4ml配置混悬液,适量注射。
3、针刀疗法:
常规消毒后,在痛点处进针并松解,以解除局部软组织粘连或肌肉挛缩。
长春中医药大学李中旭
远景针刀医学
融合目前最先进的针刀医学。
致力于痛症及三瘫的微创治疗。
致力于弘扬祖国针刀医学文化。
一直追求、永不停步。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