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8月7日“立秋”。又是今年立秋正处于“三伏天”里的“中伏”和“末伏”,公众在“咬秋”“啃秋”时要注意提防“秋老虎”发威。
立秋并不意味着秋天到来。天文专家指出,因为“双中伏”的缘故,今年的“三伏天”共计40天,7月17日交“初伏”,7月27日交“中伏”,8月16日交“末伏”,8月26日“出伏”。从时间段上来看,今年的立秋刚好在中伏和末伏内。
“夏三伏,晒冒油。”气象专家表示,我国北方由于冷空气活跃,立秋后可能温差增大,天气变得比较凉爽。但南方不同,立秋后依然经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在经历处暑、白露等节气后的1个月内,往往“秋老虎”横行,直到9月下旬的秋分节气,天气才会凉快下来。
此时节,公众要密切注意天气预报,一旦出现“秋老虎”,要注意防暑降温,补充水分、保证睡眠,多吃苦味食物,解热防暑。
立秋不仅是一个重要节气,也是我国重要的岁时节日,时至今日,我国民间仍有在立秋这天“贴秋膘”“咬秋”等习俗。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也意味着秋天即将到来。在饮食习俗方面,经过了苦夏,人们在这一天都会吃点好的来增加一点营养,那么立秋习俗吃什么呢?
茄子
民谚有: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立秋正是吃茄子的好时候。民俗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经过了苦夏,人们的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补偿夏天的损失,北方人谓之“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东北立秋要吃黄瓜。杭州一带立秋流行食秋桃。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时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四川东、西部还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正刻(老皇历中都标有具体时间),全家老小各饮一杯,据说可消除积暑,秋来不闹肚子。山东莱西地区则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种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这么多食俗大都为防痢疾,足见对秋季腹泻的防范意识。民间对节气多数讲究与吃和防病有关,说明自古就非常 立秋时台湾周围海域的水温仍然偏高,所以此时的渔获还是多属於暖水鱼,如东部的海域可以捕获到鲜美的立翅旗鱼,在高雄外海有小串、乌贼、澎湖附近则有鰆、虾可以捕获。这个节气也是台湾龙眼的盛产期。人们相信吃了龙眼肉,子孙会做大官,而且龙眼又称为“福圆”,所以有俗谚:食福圆生子生孙中状元。
食秋桃
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吃清凉糕
在南方很多城市,立秋吃西瓜、吃清凉糕是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何为清凉糕?就是用番薯淀粉熬成羹状,倒在碗里。待第二天早上,结成一整块。远看似一块圆润剔透的白玉,然后切成小块,撒上白糖、醋、薄荷,清凉爽口、酸甜开胃。
立鳅
在无锡,还有这样一种有趣的说法,就是立秋这天会见立鳅。如果秋季有大风大雨,立秋这天稻田里的泥鳅就会在水里立直。所以每到立秋,有经验的老无锡人都会抓一条泥鳅放在水里,预测这个秋天会不会有大风大雨。
吃鸡蛋
此外,立秋这天,在我国其他地区还有吃鸡蛋、桃子等习俗。鸡蛋,性平,补气虚,有安神养心的功能。鸡蛋不伤脾胃,婴幼儿、孕妇、产妇、病人等都适合,但不宜多吃,每天1~2个比较合适。
立秋养生
1、养肺先要宁心神
养肺第一点需要保持心情的愉快,不可感怀悲伤。就算遇到了困难,我们也要积极地去想办法解决。
通俗地说,心平气和是养肺的最好方法,肺是呼吸器官,而情绪变化表现最显现的地方就是呼吸。呼吸急促、不平稳不仅增加肺的负担,同时也会使身体里的气外泄,这与“秋收”恰恰相反。因此,秋天的精神调养很重要。
2、起居有度适秋凉
秋季天高气爽,应早卧早起,这样有益于“秋收”。进入深秋以后,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
我们睡觉的时候要保护好胸背,人的五脏穴位都在背部,如果不慎被冷风入侵,会患中风。而且我们要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增减衣服,否则会影响身体对于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容易生病。
3、秋补宜滋阴润燥
中国民间自古就有“贴秋膘”的习俗,每至立秋,家家户户就开始“食肉进补”。对此,在饮食调养方面,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饮食,以防秋燥伤阴。
可食用银耳、甘蔗、燕窝、阿胶、梨、芝麻、藕、菠菜、乌骨鸡、猪肺、豆浆、鸭蛋、蜂蜜等。若是脾胃功能低下,时常脘腹胀满、大便泄泻,最好不要吃上述食品和药膳,因为它们性偏凉,应先调理脾胃功能,在脾胃功能恢复后,再少吃一点滋阴食品和药膳。
秋季的气温到了后期没有夏季的高,那么这正是我们展开各种体育锻炼的好机会。但是运动的时候不能超过身体的负荷,尽量避免激烈运动。要学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运动的项目。
4、饮食应少辛增酸
秋季饮食还要注意“少辛增酸”。也就是说,要少吃辛辣的食物,以防肺火太盛。中医认为,肺火太盛会损伤肝的功能。因此除“少辛”之外,在秋天还要“增酸”,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抵御过盛肺火的侵入。
根据中医营养学的这一原则,在秋天一定要少吃辛味的葱、姜、蒜、韭、椒等辛辣食物,而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酸味的水果有苹果、石榴、葡萄、柚子、柠檬、山楂等。总之,秋天要适当多吃酸的食物,从而达到养肺同时养肝的目的。
5、饮食平衡防秋燥
传统养生文化认为:以形补形,以物补物。就是吃什么补什么。那么秋季就应吃肺补肺,但肺的功能太强,就很容易伤肝。再加上秋季本身就是肺的当令季节,如果再过补,身体的平衡就会被破坏。
为缓解“秋燥”,饮食方面应以滋阴润肺为宜。更有人主张入秋应当食用糯米阿胶粥以滋阴润燥。
王氏冷敷贴提醒您,今天是年三伏里面的中伏季第十二天。
中伏天是一年中的阳中之阳。这时人体的穴位毛孔充分张开,趁着阳气最旺盛、人体经络疏松之时,药物易于渗入人体直至病灶的特点,在人体特定穴位上通过中医治疗手段,对脏腑进行调理,此时药力最易渗透到体内,以此达到预防或减少疾病在秋冬季的反复或加重。
王氏冷敷贴针对三伏季推出三伏季特色理疗,配以穴位贴敷,祛痹扶阳,协助颈肩腰腿痛者解除寒湿痹痛,秋冬季节免除旧病发作之苦。
适应症:颈椎病、肩周炎、椎间盘突出、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肩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腰肌劳损、网球肘、强直性脊柱炎,各关节骨质增生性疾病。
白癜风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哪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