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针刀疗法来源于中医针灸学和西医外科学术学理论,小针刀是将针刺疗法的针和手术疗法的刀熔为一体产生具有双重作用的闭合性手术疗法,是祖国医学发展到现阶段的最新成果,该疗法主要是对骨伤科软组织损伤疾病具有独特的疗效。诊治颈、胸、腰椎疾病中发现约有三分之一的病人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脊椎病因相关的内脏疾病,当脊椎病治疗好转后,这些相关的脏器疾病也好转或痊愈。因而从中受到启发,为了拓宽小针刀临床应用范围,试将中医经络学和西医脊椎病因学及神经反射相结合,用小针刀手法在经络走向或病变反应点轻巧剥离、疏通、松解、使经气疏通、凝滞畅流,病除加速的机理治疗内科疾病,收到显著疗效。
治疗内科疾病的原理
1、小针刀对经络有调节作用
经络学是祖国医学中重要组成部分,是小针刀疗法的理论基础。机体是由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肉筋骨等组成它们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相互联系,共同组成了有机的整体活动,这种有机配合,主要是依靠经络的沟通作用来实现的。经络在人体中,不但有“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的联系作用,而且还有“行气血、和阴阳、濡筋骨、得关节”的作用。所以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基础。人体各个个器官均需气血的濡养,才能维持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活动。因此,经络疏通,气血畅流,脏腑得以营养是人体健康的保证,故不论脏腑有病,四肢百骸异常,还是经络本身有病,都在经络方面表现出来,经络中气血受阻,运行紊乱,不仅影响其循行部位和清窍,日久必然会引起其所属脏腑功能紊乱,导致机体气血阴阳失衡而发生疾病。即所谓“有诸于内,必行于外”也。所以,小针刀疗法治疗内科疾病以经络为核心,许多内科疾病与脊椎病因相关,脊椎是经络奇经八脉走行之道,督脉为督一身阳脉之纲,任脉决任一身之阴经,足太阳膀胱经中五脏六腑均有腧穴注于背部,因此许多治疗内脏疾病的疗法,都通常在背部治疗,小针刀针体粗且带刃,刺激强,得气快,刺激任、督二脉,足太阳膀胱腧穴,神经反射和体液得以调节,某些阻滞现象得以改善,气血得以畅流,气血阴阳得以平衡,因而治愈疾病得以保证。
2、小针刀对神经具有调节反射作用
小针刀疗法治疗骨伤科组织损伤能收到神奇的疗效,是对患者感觉调节的结果。小针刀疗法的创始人朱汉章老师和许多学者临床实践研究资料证明,小针刀疗法(包括针灸疗法)对机体的调节作用,是通过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感受器,调节植物神经以及改变内分泌活动水平等几个环节而发挥效应的。对经络穴位的神经支配(结构和功能)的理解,根据疾病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的调节效果观察,依据治愈疾病机理的因果关系分析,其首要环节经络腧穴部位的神经装置,对内脏疾病有直接或间接的干涉,加之有复杂的经络和体液等因素参与共同呈现对内脏疾病的治疗效果。
3、熟悉脊髓与脊椎骨的解剖关系
内脏各器官的神经支配,也象皮肤和肌肉一样,在脊髓内具有一定的节段性,了解和熟悉内脏器官神经支配进入脊髓节段具有理论和实际治疗意义。
由于脊椎骨发育较快,而脊髓发育较慢,初生儿脊髓下端可达第三腰椎,而成年人的脊髓的节段在脊椎内的水平关系不同在一个水平上。颈髓节段比相应颈椎高1个,如第5颈椎平第4颈椎,上胸段比相应胸椎高2个,如第5胸椎平第3胸椎,下胸段比相应胸椎高2个,如第11胸椎平第8胸椎,腰椎位于第10~12胸椎,骶尾脊髓位于胸12~第1腰椎。第2腰椎以下为马尾神经。脊髓共分31个节段,每一节段有两对神经根(前根和后根),颈髓8个节段,胸髓12个节段,腰髓5个节段,骶髓5个节段,尾髓1~2个节段。脊髓每个节段发生一对脊神经,共31对。即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及尾神经1-2对,骶神经由脊髓前根(运动根)和后根(感觉根)合成根神经通过椎间孔后,分成前支和后支。
小针刀疗法治疗内科疾病和其他疑难杂症,辩证循经取穴,在无菌操作的情况下,避开神经血管,当针刀达到骨面或适当深度出现酸胀感(得气)时,然后根据小针刀施术方法,先纵行疏通剥离再横行剥离各1~2下即可出针刀,而勿须按针刺捻转提插手法,约20~30秒钟治疗即可结束。这样简单地纵横剥离,非同小可,要使经络中气血得以疏通流畅,阴阳和谐平衡。津液神经得以调节,疾病即可速除,小针刀神奇的疗效是我们医生和患者所不能料及的。
治疗手段:
桂林医院神经康复科针刀室能运用各种治疗手段针对病情症状制定治疗方案;如运用小针刀,银质针,古九针,针灸,火针,中药及正骨推拿根据患者的病情症状制定治疗方案
小针刀
小针刀疗法是一种闭合性手术,它不是针刺、而且都是深入肌腱、关节间隙,软组织深部及腧穴部位进行切割剥离,所以,一旦感染,就会造成深部脓肿,因此,小针刀疗法必须按外科手术操作规程,进行无菌操作,术者必须熟悉人体解剖
银质针;
银质针多由85%白银及掺杂少许铜、铬合金熔炼而成,银质针比较粗,直径大约1.0-1.1mm,银质针疗法主要针对病程较长的慢性软组织疼痛,经其他治疗方法效果不佳且伴有局部软组织僵硬劳损或水肿的病症,通过银质针的透热治疗,可以很好地改善局部循环、松解肌肉、解除神经压迫,达到长期治愈的效果。
火针;
火针,是用火烧红的针尖迅速刺入穴内,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早在《灵枢·官针》中就记:有“淬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本法具有温经散寒,通经活络作用,因此在临床可用于对虚寒痈肿等症的治疗。火针疗法在我国有数千年历史,最早记载的典籍为《黄帝内经》。随着历代医家的临床应用与研究,火针疗法得到不断发展与完善,成为针灸疗法中一个独特的医疗体系.治疗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疗效判定
痊愈:阳性体征消失、无疼痛。功能恢复。
显效:症状及体症基本消失。
好转: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
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
针刀室团队
桂林解放军医院神经康复科针刀室目前开展可治疗的优势病种:
1、内科疾病:中风偏瘫(脑血管病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头痛:偏头痛,颈源性头痛,紧张性头痛,外伤后头痛;
3、眩晕:周围性眩晕,颈源性眩晕,后循环缺血;
4、神经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周围神经损伤痛,糖尿病周围神经痛,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相关疼痛,股外侧皮神经炎;
5、骨伤科疾病:各种骨质增生症、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足跟痛、类风湿性关节炎、腱鞘囊肿、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后骨关节痛,痛风等;
6、软组织痛:急慢性腰扭伤、腰肌劳损、棘上棘间韧带炎、腰背筋膜炎、梨状肌综合征、纤维肌痛综合症、腱鞘炎、肩周炎、网球肘、软组织损伤后疼痛等;
7、非疼痛性疾病:面神经炎、面肌痉挛、耳鸣,静脉曲张等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