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内容包括中医药的历史发展,中国发展中医药的政策措施,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等。为中医药的发展又大大推进了一步。
在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中,要基本建立起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在农村,医院、医院(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临床科室、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和村卫生室为主的农村中医医疗服务网络,提供基本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加快发展。推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医院设立“治未病”科室,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疗养院等开展“治未病”服务,社会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发展迅速。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开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医养结合。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作为单独一类列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医药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潜力和优势正逐步释放,推动卫生发展模式从重疾病治疗向全面健康管理转变。
截至年年底,医院所,医院所,医院所。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45.2万人(含民族医医师、中西医结合医师)。中医类门诊部、诊所个,其中民族医门诊部、诊所个,中西医结合门诊部、诊所个。年,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9.1亿,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出院人数.5万人。
师承教育将全面融入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开启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鼓励医疗机构发展师承教育,实现师承教育常态化和制度化。建立传统中医师管理制度。加强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吸引、鼓励名老中医药专家和长期服务基层的中医药专家通过师承模式培养多层次的中医药骨干人才。
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40号),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要大力培养中医预防保健职业技能人才,制定相应的职业标准、考试大纲、培训课程、培训教材,并开展职业技能鉴定试点,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促进中医特色预防保健康复服务健康发展。
当前,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保健意识逐渐增强,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同时慢性疾病患者不断增多,预防保健康复服务的需求量将会成倍增加,并且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医预防保健康复行业是涵盖“亚健康”人群康复和中老年康复保健的综合性行业,适合于各个年龄段人群。如果按1千人配备2名中医预防保健康复师计算,我国13亿人口就需要万名中医预防保健康复师。
通过对现有医疗机构预防保健、康复科医务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及乡镇卫生院预防保健、康复科专业人员,社会中医养生保健机构、预防保健机构、健康管理机构相关人员,以及中医理疗美容调理机构相关从业人员等,进行专业的理论与实践培训与考核,提升中医人才基础理论与实际操作能力,达到考试合格的人员,颁发《中医预防保健调理师证》等,规范指导就业上岗。
对于从事中医预防保健康复工作的人员,要做好职业道德、中医基础学、中医诊断学、经络腧穴学的基本知识学习。在技能方面,要掌握艾灸、耳穴疗法、拔罐疗法、刮痧疗法、足部反射区疗法、贴敷疗法、中医养颜美容疗法、推拿按摩、食疗药膳、传统运动疗法等。在实践操作方面,要掌握颈肩腰腿痛、网球肘、岔气、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梨状肌损伤综合症、踝关节扭伤、足跟痛等的康复调理。
未来几年,基层将有大批中医馆拔地而起,但它们必将合这些条件!
近几年国家各种政策上扶持中医药的发展,鼓励基层中医馆的建设,而年这四大变化将加速基层中医馆的建设:
第一,医院取消药品加成,但中药饮片还有利润
今年年初,国务院下发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年重点工作任务》,要巩固医院取消药品加成的改革成果,新增试点城市所有医院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
在全国医院都将实施药品零加成的时候,中医药饮片仍可一定范围内加成,可见中医药将“有利可图”。再加上不断理顺的中医药服务价格,未来中医药服务也必将是“香饽饽”。
第二,民间师承中医可以“合法执业”
民间中医大部分因学历限制无法考取执业医师证,面临着“非法行医”风险,而
国家中医药法逐步完善《中医药法(草案)》,二次审议提出民间师承中医可经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组织审核后,即可取得医师资格。
等《中医药法》正式出台后,可预见更多的民间中医将有行医资格,政策放开了,一直想施展抱负的中医人将更多的选择去开办一个中医馆。
第三,国家为基层中医馆的建设定目标
今年8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经下发了《关于印发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的通知》,其中对基层中医馆的建设定了目标,8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建设中医馆、国医堂等中医综合服务区;并且规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健康教育的种类和数量,中医药内容不少于40%。
所以在未来几年基层医疗机构开办中医馆将是必须完成的任务。
第四,在职医生可开办医疗机构,可多点执业
11月,国家卫生计生委下发了修改《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决定(征求意见稿)通知,其中删除了“医疗机构在职、因病退职或者停薪留职的医务人员不得申请设置医疗机构”的规定,就意味着在职医务人员可以申请设置医疗机构了。
近日,天津市又下发《医师区域注册暂行规定》,从年11月20日起,天津将实行区域注册制度,其中规定医师在主要执业机构以外的执业机构称为其他执业机构,医师经注册后,在其他执业机构执业,不需要办理相关手续。天津这是全面放开医师多点执业了,也是已领全国的趋势。
这样在职医生开办医疗机构合法的前提下,医生又可以多点执业,这也势必会加速基层开办中医馆的热潮。
基层中医馆建设必须符合这些条件
11月3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建设指南》,此前各地也出台了基层中医馆的建设的要求,但都是很陈旧的文件,而且限制性的规定也参差不齐。而此次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面相全国基层医疗机构发放的文件。
该指南用于指导全国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建设。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建设,由各地参照此指南,自行制定建设标准。
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建设指南的通知
国中医药办医政发〔〕3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指导和规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建设,我局组织专家在总结各地先进经验和地方标准基础上,制定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建设指南》,供各地参照执行。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可参考本指南,结合地方实际,制定、细化本省区市标准,用于指导本省区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建设。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建设,由各地参照此指南,自行制定建设标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年11月3日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建设指南
一、中医科室设置
(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含民族医,下同)科独立设置,并设中医诊室(2个以上)、中医治疗室(2个以上)等,有条件的可以设置中药煎药室、中药库、治未病室、示教室和候诊区等。(二)中医科室集中设置,原则上设在机构的一楼或沿街等突出位置,装修装饰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形成中医药文化氛围浓厚并相对独立的中医综合服务区,诊区外悬挂“中医馆”、“国医堂”等牌匾(可按本地特点进行统一要求)。中医综合服务区使用面积原则上不低于80平米。(三)配备诊断床、听诊器、血压计、温度计、治疗推车、计算机等基本设备,并配备10种以上中医诊疗设备和康复设备(选配参考详见附表)。
二、中药房建设和药事服务(一)中药房原则上在中医综合服务区内相对独立设置,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国中医药发[]4号)进行建设。配备中药饮片柜(药斗)、药架(药品柜)、调剂台、药戥、电子秤、冷藏柜等,其中中药饮片柜(药斗)要结构规范合理、外观古朴典雅并具有防虫蛀、防腐蚀、防潮湿等功能。(二)中药饮片调剂室面积应与业务需求相适应,中药饮片(含中药颗粒剂、民族药制剂)原则上不少于种。(三)有条件的可设置煎药室提供煎药服务,其使用面积原则上不低于10平米;医院或有合格资质的药品经营企业等进行合作,采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提供中药饮片配送、代煎代送等服务。
三、中医药人员配备(一)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占本机构执业医师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且应不少于2名。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至少有1名中级以上职称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二)从事中药饮片调剂的,应为中药专业技术人员或经过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煎药室工作人员,应经过中药煎药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
四、中医医疗和康复服务(一)能够提供中药饮片、针刺、艾灸、刮痧、拔罐、中医微创、推拿、敷熨熏浴、骨伤、肛肠、其他类等项目中的6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二)中医诊疗人次占总诊疗人次的比例达30%以上;中医处方(包含中药饮片、中成药)占处方总数的比例达30%以上;中药饮片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达5%以上或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人次占总诊疗人次的比例达10%以上。(三)能够应用中医药康复手段,结合现代理疗方法和中医药理论方法,对中风后遗症、肢残等疾病进行康复治疗。(四)鼓励培育中医优势病种和中医特色专科,坚持中医药诊疗方法的综合运用,大力推广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提高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临床疗效。
(五)其实,中医人都明白,药食同源,治养同道。现实管理中,治病与保健养生最大的界限实际上是用什么方面的区别。
中医院校开展针灸、中药治病就是医疗;开展艾灸、拔罐、推拿按摩、刮痧、食疗、药足浴就是保健养生项目。加强中医教育能力知识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