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箭头处“蓝色字”, 关键词:中药;类风湿关节炎;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滑膜炎为病理基础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多关节、多系统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在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中患病率居首位。疾病可发展为关节僵直、畸形、致残而严重影响劳动力。属中医学“痹证”范畴与古籍中“历节病”、“风湿”、“鹤膝风”等病的描述相似。
1
临床研究
1.1中医治疗郭荣胜等用自拟方(威灵仙、忍冬藤、桑枝等),以甲氨蝶呤为对照组治疗RA,30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双手平均握力升高,晨僵时间减少,关节障碍指数、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水平均降低。周晓莉等筛选77例RA患者(寒湿痹阻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予补肾通督胶囊(熟地、鹿角、肉桂、麻黄等)治疗12周,对照组予以雷公藤多苷片口服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0.48%(38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25例);治疗后,治疗组症状、体征等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吴炅等将96例RA(肝肾亏虚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8例)给予补肾逐瘀汤(牛膝、杜仲、续断、当归、川芎等)治疗6周,对照组(48例)予以雷公藤多苷片口服,结果显示:补肾逐瘀汤治疗组治疗后40例有效,有效率为83.0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6.25%(27例),其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等显著低于对照组。王鑫等在临床经验中总结出RA初期以风湿热痹为主,四妙勇安汤(金银花、玄参、当归、生甘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风湿热痹患者的治疗,其用于治疗急性活动期“风湿热痹”效果理想。约20%的RA患者合并肺间质病变,李纪高等和路瑜等认为肺间质痹病是本虚标实的病症,其根本为血瘀,血瘀可导致络脉阻滞、津液不布,治疗当活血化瘀为主,以活血通络方(防风、白芷、地龙、威灵仙、桔梗等)治疗,疗效显著。中医药治疗RA有其确切的疗效。从中医复方的组成方面来看,主要由祛风湿通经络、活血祛瘀、补脾益肾类药物组成,发病初期侧重于祛风湿通经络,病程缠绵难愈则注重活血化瘀,后期则不忘补脾益肾。当然上述几类药物在运用过程中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辅相成的。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中药中草乌、川乌、雷公藤、独活、苍术、三七、伸筋草、白芍等具有抑制免疫细胞增殖、降低炎性因子生成、消炎止痛的作用,红花、赤芍能减轻血管增生、降低血管通透性,淫羊藿、巴戟天、杜仲、桑寄生、续断、附子能抑制骨吸收,预防骨质疏松。1.2中西医结合治疗RA王宽婷等采用双黄连联合骨肽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25例RA楼波等以甲氨蝶呤、来氟米特联合鹿瓜多肽治疗56例活动期RA发现,联合骨肽或鹿瓜多肽能有效辅助缓解急性期RA患者的关节症状。向小乾等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甲氨蝶呤、甲泼尼龙片治疗40例RA患者,结果显示有效37例,有效率为92.50%。
上述试验说明中西药物联用较单一用药能起到更明显的治疗效果。
中西药物联合治疗能够结合两者的优点,弥补两者不足,如在疾病初期,中药见效快,能有效地弥补慢作用药起效慢的不足。
2
中医药治疗RA分子水平的研究
2.1白细胞介素及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在人体免疫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促炎作用,两者的效应及靶细胞的范围相似,RA患者的血清及关节液中均可检测出高水平的IL-1和TNF-α,两者不仅能促进前列腺素2、胶原酶、金属蛋白酶、磷脂酶A2的生成,且能诱导血管翳形成造成软骨破坏,并引起炎性细胞聚集,造成关节局部炎性反应的持续。中药能起到较好的降低IL-1β和TNF-α的作用。
2.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一种功能性糖蛋白,具有促进血管增生、增强血管通透性的功能,是血管生成中刺激微血管内皮细胞分裂、增殖的重要因子。VEGF与其他炎性因子一起构成网络,共同促进炎症的发展,促使滑膜血管翳形成。VEGF在血管翳的形成过程中可能起关键作用,它能直接促进滑膜组织血管形成,增强血管通透性,使增生的滑膜组织向关节软骨面生长,并侵蚀关节软骨形成血管翳。VEGF可以作为反映RA病情程度的一项指标。
2.3转化生长因子β在RA中,转化生长因子β是造成滑液中T细胞反应的因子之一,它能下调细胞表面IL-1受体的表达水平,并通过上调B淋巴细胞瘤2基因的表达水平,抑制Fas抗原介导的滑膜细胞凋亡,导致滑膜细胞增多。
2.4骨保护素与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破骨细胞是骨侵蚀的主要因素,许多激素、细胞因子能通过直接或间接调节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的表达,调控OPG与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之间的比例,介导破骨细胞的分化功能,从而达到抗骨质疏松的目的。
3
结论
近年来有研究联用一种中医疗法河取得较单用某一种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更好的疗效,本文虽分别列举了汤药、针灸、功法锻炼的方法,但不乏有联用治疗的方法。在用药基础上进行另一种或两种治疗均取得更满意的治疗效果。中西药内服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主导疗效较好,但多败胃之品,如结合其它中医疗法可缩短病程、增强疗效,直达病所,减少副作用油此想到很据个体化差异制定个性化治疗,可按患者体质及敏感方法选一种治疗方法进行综合治疗,以期得到更快更好的康复,减少病人痛苦,降低医疗成本。西医主要从抑制免疫、抗炎镇痛等方面对本病进行干预户医用不同的方法从风、寒、湿、热、气血亏虚等不同方面对本病进行治疗艰据不同的病因及病情的轻重程度给予相应的干预并顾及患者身体状况的好坏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且平时可选择适合病人具体情况的功法及饮食调养达到已病治病未病防治的中医传统思想。
参考文献
[1]张成,韦嵩.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7):-.
[2]贺敏,倪艺榕,袁嘉丽.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研究进展
[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8(4):68-69.
[3]吕衡,尹丽颖,边晓燕.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实验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报,,35(5):51-52.
韦刚简介
韦刚,男,年1月生,安徽省阜阳市人,中医世家,国际交流医科大学博士、教授,《世界传统医学杰出贡献奖》和《世界传统医学终身成就奖》及《世界传统医学杰出名医奖》《世界传统医学金手指奖》得主,曾在医院工作二十余年,现任中国中医高血压研究院院长,中国中医偏瘫研究院院长,中国中医不育不孕研究院院长,中国中医性功能障碍研究院院长,中国中医疑难病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安徽省医院院长。对内科、中医科、皮肤科、儿科部分疑难杂症具有一定的研究。特别对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粘血症、脑供血不足、血管性头痛、脑梗、偏瘫、气管炎、乳腺小叶增生,乳腺纤维瘤,乳腺癌,风湿痛,牛皮癣、白癜风、不育不孕、性功能障碍等疑难病具有一定的研究。研究成果受到国际社会和国家卫生部认可,先后受到卫生部钱信忠部长和吕炳奎司长接见和亲笔提词,并授予奖章、奖杯、奖金、证书等。先后在国内发表论文上百篇,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慈善事业,先后支持近百名寒门学子,每年为数百名贫穷家庭免费治病,于年3月被评为安徽省阜阳市好人,年11月3号被央视CCTV应邀赴京就"诚信中国"栏目进行专访。
韦刚 韦婷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