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广州三年展“启动展”下午开幕
由广东美术馆主办,罗一平、杨小彦、张可欣 张云策划的“元问题?回到美术馆本身――第四届广州三年展‘启动展’”今天下午四时3十分举行开幕仪式,展览延续到11月27日。
哲学家们曾提出一系列“元问题”,比如“本质和现象”、“必定和偶然”、“存在和生成”、“情势和质料”、“语言与言语”等等,至今依然在延伸探讨。第四届广州三年展“启动展”将结合广东美术馆改扩建工程的进行,把美术馆本身作为一个“元问题”,以广东美术馆行将开始的改扩建工程作为元点,以“拆”和“建”为关键词,对美术馆由传统模式向当代模式转换的文化逻辑进行诸多“元问题”全国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的追问。今天,中国当代艺术正生成于极为特殊的国际国内历史上下文关系中,面对完全不同以往的多元却分崩离析的文化现实,如果说哲学语言重在逻辑表达,那末,当代艺术则侧重于对现实的批判性建构及对艺术本北京治疗白癜风体的实践性研究,藉此揭露文化与权利之间的彼此博弈,同时,提炼并出现产生在当下,却指向未来的精神成果与视觉创造。本次展览将以此为基点,从中国现场出发来探讨全球化景观下的语言学转换。
第四届广州三年展整体活动介绍
1、第四届广州三年展“启动展”:2011年9月22日至11月27日
展览主题:元问题――回到美术馆本身;
策展人:罗一平、杨小彦、张可欣 张云;
提名人:彼特内弗(PeterNoever,奥地利)、姜节泓(中国)、阿希什拉贾德雅克萨(AshishRajadhyaksha,印度)、普贾素德(PoojaSood,印度)
展出地点:广东美术馆
2、第四届广州三年展5场“项目展”:2012年3月至2013年末
2012年3月:“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之拓展展;广东美术馆主办;策展人:王林;展出地点:广东美术馆
2012年6月:“第三自然:中国再造”;策展人:高岭;展出地点:广东美术馆
2012年9月:“重构纸墨维度的空间关系”;策展人:左正尧;展出地点:广东美术馆
2013年:展览主题:待定;展出地点:英国
2013年:展览主题:选定;展出地点:法国
3、第四届广州三年展“主题展”:2013年4月至6月
策展人:英国伯明翰艺术设计学院姜节泓教授与IKON美术馆馆长乔纳森沃金斯(JonathanWatkins);
关键词:未见之物、未见之事、未见之信、未见之城、未来之变;
主题展论坛:其将成为自“启动展”拉开帷幕以后一系列的讨论计划的总结论坛。
4、第四届广州三年展“论坛行动计划”:2011年9月至2013年10月
广东美术馆与纽约大学批评理论中心、北京大学批评理论中心合办;
总策划人:张旭东、范迪安、甘阳、尹吉男和罗一平;
地点:论坛同广州三年展一道启动,陆续在广州、纽约、东京、伯明翰、北京相续展开;
论坛核心:包括全球化条件下艺术生产的可能性,作为概念的“当代”及其历史包含,先锋、实验与传统之关系,作为经验集合和空间情势的城市,和中国和亚洲在当代世界艺术中的自我定位等问题。
(1)第四届广州三年展论坛第一站:2011年9月23日至24日
地点:广东美术馆举行;共4场,讨论4个话题,分别为:
第一场主题:“艺术的终结”――全球资本主义时期的审美可能性;主持人:张旭东;演讲者:詹明信(FredricJameson,美国杜克大学教授),丹托(ArthurDanto,美国国家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史教授)。
第二场主题:“当代性与历史”――作为传统的先锋和实验;主持人:范迪安;演讲者:SusanBuck-Morss(美国康奈尔大学政治学教授),小林康夫(YasuoKobayashi,日本东京大学哲学中心主任)。
第三场主题:“历史中的城市”;主持人:甘阳;演讲者:AnthonyVidler(澳大利亚库珀艺术与科学学院建筑学院院长),中岛隆博(NakajimaTakahiro,日本东京大学中国近代思想史教授),俞孔坚(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学院院长,哈佛大学设计学院教授)。
第四场主题:“亚洲当代纪实影象”;主持人:尹吉男;演讲者:PeterOsborne(英国金斯敦大学哲学教授,欧洲哲学中心主任),MihailImpolsky(美国纽约大学比较文学系教授),高名潞(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艺术史教授)。
(2)第四届广州三年展论坛第二站:2012年4至5月
地点:纽约大学;
论坛话题:探讨当代艺术与政治、艺术与市场、艺术与技术之间的关系。
(3)第四届广州三年展论坛第三站:2012年11至12月
地点:东京大学;
论坛话题:探讨城市现代性与传统、自然之间的关系。
(4)第四届广州三年展论坛第四站2013年5至6月
地点:伯明翰大学;
论坛话题:探讨东京会议的论题,和设计艺术与宗教及世俗化的关系。
(5)第四届广州三年展论坛第五站:2013年10月
地点:北京大学;
论坛话题:探讨全球化、络对当代艺术和理论的影响,和批评与人文学传统的关系。
注:论坛将由国际学者与国内艺术批评家共同参与发表及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