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的其它针灸疗法七

(十三)穴位贴药疗法

(十四)穴位磁疗法

(十五)穴位激光疗法

(十三)穴位贴药疗法

穴位贴药疗法是以经络学说为指导,把药物贴敷在腧穴上,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此疗法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疗效迅速、患者乐于接受等特点。因该疗法是把药物贴敷于穴位之上,故可发挥双重治疗作用:既有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又有药物的药理作用。用药特点是必有辛窜开窍、通经活络之品,多用厚味力猛、有毒之品。

适应证由于选穴和药物组成的不同,可适用于各种痹病、挛痛拘急,功能障碍及软组织损伤等。宋代《太平圣惠方》就有“治疗腰腿脚风痹冷痛有风,川乌头三个去皮脐,为散,涂帛贴,须臾即止”的记载。

操作方法穴位选定后,首先进行常规消毒,再择不同剂型进行贴敷。

散剂:将粉碎后过筛的药末用水调和成团,涂在适当大小的胶布上,贴于穴位上,定期换药,或将药末撒布在普通黑膏药中间贴于穴位上。

糊剂:将粉碎后过筛的药末,用酒、醋等将药末调匀成糊状涂于穴位,外盖纱布,以胶布固定。

膏剂:又分硬膏和软膏。硬膏是将所有药物经过油浸、油炸、熬膏、下丹、摊膏等几个步骤收制成固体膏剂,摊贴于穴位;软膏是将所有药物粉碎过筛后,放入醋或酒内入锅加热,熬如膏状,用时摊贴穴位,定时换药。还有一种软膏是将药物细末捣搅于植物油或凡士林中,摊贴于穴位上,外盖纱布,以胶布固定。

饼剂:将药物粉碎过筛后,加入适量面粉糊和拌,压成小饼状,放笼上蒸熟后,乘热摊贴于穴位,冷后更换。

丸剂:将药末用水或胆汁、乳汁等,调制成小丸,如梧桐子大,用胶布或膏药固定在穴位上。

水渍剂:将所有药物加水煎熬至二分之一时,用纱布两块,浸透药液,轮换渍溻穴位,每次2~3小时。

锭剂:将药物粉碎过筛后,加水或面糊适量,制成锭剂,晾干,用时加水磨糊,涂在穴位上。

注意事项

(1)对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药物,贴治时穴位不宜过多,每穴的贴治面积不可过大,贴治时间不可过长,以免发泡面积过大或药物中毒。

(2)注意患者是否对所用药物有过敏反应,若发现过敏现象,应立即停止贴敷,必要时进行脱敏治疗。

(3)贴药前,必须定准穴位,用温水或酒精将局部擦净,以便药物吸收。敷药后,要注意很好的固定。

(4)用贴饼剂或贴敷温化膏药时,要注意温度,及时贴敷,过热容易烫伤皮肤,过凉不易粘附,疗效也差。要按时更换膏药,以免降低疗效。

(5)调敷的药物,每次不可调制过多,以免存放过久而失效。

(6)能引起发泡的药物,不宜贴敷于面部,以免发泡后遗留色素沉着。

(7)使用膏剂贴敷穴位,应注意膏的软硬度,并及时更换,以防药膏干燥,裂伤皮肤,引起疼痛或溃烂。

(8)对久病体弱以及有严重心脏病、肝脏病等的病人,使用药量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久;孕妇、儿童不宜贴用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药物。对儿童,药物用量应适当减少,贴治时间应适当缩短。

(十四)穴位磁疗法

穴位磁疗法,是通过磁场作用于人体的经络、腧穴、痛点等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又称“经络磁场疗法”、“磁穴疗法”、“经穴磁珠疗法”等。利用天然磁石治疗疾病,在我国古代早就有记载。《神农本草经》指出:“磁(慈)石味辛寒,主周痹,风湿,肢节中痛不可持物。”随着科学的发展,目前使用的磁疗器具不仅限于天然磁石,还有比天然磁石磁性强许多倍的铁氧体磁块及磁疗机等器械,使穴位磁疗法有了很大的发展。临床常用的磁疗用具有磁片、磁硃、旋转磁疗机、电磁疗机及震动磁疗机等。现以前两者为主加以介绍。磁疗机的适应证,选穴原则及注意事项与磁片相同,在此略。其使用方法应详细参阅说明书。

磁片或磁铁一般多由钡铁氧体、锶铁氧体、铈钴铜、钐钴永磁等制成,磁场强度~0高斯。磁片有大、中、小三号,大号直径30毫米以上,中号的直径为10~30毫米,小号的直径在10毫米以下。直径3毫米,厚2毫米的磁片又称“磁硃”,常用于耳穴。

适应证本疗法可用于治疗各种痹病、疼痛、感觉异常等。

选穴原则治疗痹病,常以局部取穴为主,配合循经取穴。

操作方法主要介绍以下两种。

1.直接贴敷法:

即用胶布或伤湿止痛膏,将磁片直接贴敷在穴位或痛点上,或用磁硃贴敷于耳穴。根据治疗部位及病变面积大小的不同,可采用单置法、对置法及并置法。①单置法:只用一块磁片贴敷于治疗部位,此法适用于浅在病变。②对置法:将两块磁片的异名极面,以相对的方向贴敷到治疗穴位上。临床上多用于腕指等小关节及内关和外关穴、阴陵泉和阳陵泉等穴位,以使磁力线充分穿过治疗部位。③并置法:若选用的穴位较近或病变部位较深时,可用同名极并置,使磁力线深达内部。若病变范围较大时,可在病变范围两端贴敷异名极磁片,使更多的磁力线穿过病变部位。

2.间接贴敷法:

将磁片缝于或固定在内衣、衬裤、鞋内、护腰皮带上等,然后穿戴到身上,此法较之直接贴敷法疗效稍差。

关于穴位磁疗的操作方法还有多种,如磁针法、磁电法、磁电针法、磁摩擦法等等,不再一一介绍。

临床运用穴位磁疗,应根据病人的年龄、体质、病情、部位决定其剂量。一般说,年老体弱、久病、儿童、慢性病及头、颈、胸、腹部宜小剂量;年轻体壮、急性疼痛或炎症及臀、股、肩肘部宜中或大剂量。剂量的划分按每块磁片的表面磁场强度分:~高斯为小剂量,~0高斯为中剂量,0高斯以上为大剂量。也有以人体对磁场强度的总接受量划分:高斯以下为小剂量,~高斯为中剂量,高斯以上为大剂量。

注意事项

(1)下列情况不宜使用磁疗:白细胞总数低于者,急性危重病患者如心肌梗塞、急腹症、出血、脱水等或高热及体质极度衰弱者,皮肤溃破、出血者以及磁疗副作用明显者。

(2)穴位磁疗需在两天内复查,看有无副作用,其症状表现为心悸、恶心、呕吐、一时性呼吸困难、嗜睡、乏力、头晕、低热等,轻者可坚持治疗,重者要中断治疗。

(3)白血球较低的患者,应定期复查血象,当白血球进一步减少时,应停止治疗。

(4)贴敷时间较长时应在磁片与皮肤之间加一层隔垫物,以免磁片(或其铁锈)刺激皮肤。

(5)应避免磁片接近手表。

(十五)穴位激光疗法

穴位激光疗法,又称“激光针”或“光针”疗法。它是利用激光束照射体表穴位或病变局部,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它具有温通经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本疗法具有无痛、无菌、简便、安全、强度可调、无副作用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临床常用的有氦—氖激光、二氧化碳激光、氩分子、氩离子激光等不同机种,关于其安装、调试及使用,详见使用说明书。

适应证穴位激光照射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肱骨外上髁炎、肩周炎、网球肘、冠心病、神经炎和各种神经痛等。

操作方法(以氦—氖激光医疗机为例)确定患者要照射的部位或穴位后,选择合适的体位。将电流调节旋钮置于第二或第三档上,打开电源开关。这时指示灯亮,氦—氖激光器发射出橘红色的光束。(若启动后激光管不亮或出现闪耀现象,则表明启动电压过低,这时应立即断电,并将电流调节旋钮沿顺时针方向转1~2档,停一分钟后再将电源开关打开。切勿多次开闭电源开关,以免引起故障。)用电流调节旋钮(顺时针电流增大)将电流调节至6毫安(mA),以免损坏激光管。调整“定时调节旋钮”,根据病情实际需要定出治疗时间。将激光束对准需要照射的部位(穴位),同时打开计时开关,计时指示灯亮。当达到预定时间后,计时器便会自动鸣响报知。在治疗中,激光器可以间断使用,但最长不宜超过4小时,治疗结束时将电源开关关闭即可。

小功率氦—氖激光(功率一般为1~30毫安)穴位照射时,穿透组织深度为10~15毫米,照射距离20~30毫米,最远达毫米,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每日照射一次,每次2~4穴,每穴照射2~5分钟,10次为1疗程。病情较顽固者,可照射3个疗程或更多,每疗程间隔7~10天。

注意事项

(1)采用激光治疗时,医生要戴激光防护眼镜,切不可对视光束,以免损伤眼睛。

(2)光束一定要对准需要照射的病灶或穴位。

(3)照射时间应根据疾病和患者体质而定。

李满意

赞赏

长按







































告别白癜风
白癜风医治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nmg.com/ways/985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