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常规
早期RA患者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多属正常,病久者多有轻至中度降低,属正细胞性、正色素性贫血或低色素性贫血。
活动期RA患者的白细胞多有轻至中度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核左移。少数重症患者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内有中毒性颗粒,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2、血沉(ESR)
可作为判断RA炎症活动度和病情缓解的可靠指标,但不是特异性指标。R活动期血沉多增快,经治疗缓解后则多下降。若病情好转,炎症消退,而血沉仍不下降者,表明RA有可能复发或恶化。
3、C反应蛋白(CRP)
本试验像血沉一样特异性不高,是种急性反应的般指标,但对判断炎症程度和疗效估计有较大意义名的升高和恢复比血沉快。一般正常值59mRA活动期CRP升高若病情被控制,则CRP降低。
4、类风湿因子(RF)
目前检测RF的方法很多,但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是凝集试验,包括乳胶凝集试验和致敏羊红细胞凝集试验。这两种方法对gMRF特异性较大,敏感性较高,而gGRF则难以用此法检测。应用凝集试验检测gMRF,在成人RA患者中约有80%阳性儿童患者阳性率仅为30%左右。RF阴性RA患者,一部分可能系隐性RA患者,尤其是幼年型RA患者;部分经反复检测可转为阳性;另外很少部分含有gGRF而缺少IgM-RF。
血清dlgM-RF阳性,尤其是高滴度的阳性患者,较血清阴性RF的患者表现更严重的关节病变,预后较差。IgG-RF和IgM-RF阳性与关节外的损害和类风湿血管炎相关。血清RF阴性的RA患者,滑膜炎较轻并很少发展为关节外类风湿疾病。
RF对RA的诊断不具特异性,因为除RA外,部分正常人及多种疾病亦可出现RF阳性,而RF阴性也不能除外RA。但RF对RA的诊断特异性可随下列因素增多而增强:
①较高的滴度;
②2次或多次连续检测阳性;
③多种检测结果均为阳性;
④除MRF外,还有gGRF和9ARF,并且对gG分子特异性较强,与人及动物的lgG分子均反应,但不和非相关抗原反应。相反,其他疾病患者的RF滴度较RA患者的RF滴度低,且除可有gMRF外,很少有gGRF及IgA-RF,对lgG分子特异性也差。
5、血清免疫学检查
在RA急性活动期,患者血清兔疫球蛋白(g)常升高,其中gG和lgM升高最为明显。血清补体一般正常,但若有严重关节外表现者,尤其是RA活动期,血清总补体(CH50)及小体C3升高,缓解期则多正常。循环免疫复合物(cC)含量般在活动期升高,缓解期下降。
此外,部分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因此反映细胞免疫功能的活性E玫瑰花测定,活动期明显降低,稳定期与健康人无差异;淋巴细胞转化率活动期与稳定期均低于正常人。
6、关节滑液检查
滑液是滑膜分泌的一种具有高粘稠性的液体。正常滑液清亮、粘稠呈草黄色,一般不超过35m,不凝固RA患者受累关节腔的滑液量可增多至数十亳升,甚至数百毫升,滑液为渗出性,混浊,粘稠度降低,白细胞数量增多,一般在2.0×L~×,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嗜中性粒细胞摄入聚集的lgG或gMRF、纤维蛋白、补体、免疫复合物、DNA颗粒等形成类风湿细胞,这些膨胀了的吞噬体在白细胞浆内以包涵体的形式表现出来,用免疫荧光法测定其中的抗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可协助诊断。滑液糖含量减低,蛋白含量升高,补体水平大多降低,免疫复合物滴度升高以及滑液中R阳性等,这些均有助于RA的早期诊断。
7、X线检查
RA的X线表现,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的分期标准分为四期:
Ⅰ期,即早期(骨质疏松期)普遍性软组织肿胀和骨质疏松,无关节破坏征象。此种软组织肿胀以关节为中心,向关节周围扩展,将透X线较多的脂肪层、肌肉或皮下组织向外推开。骨质疏松多为普遍性的,多发生于骨端,小儿则表现在骨骺部。
Ⅱ期,即中期(破坏期)除I期所见外,还有关节间隙轻度狭窄,并可有轻度的软骨及软骨下骨质破坏,邻近肌肉萎缩。产生关节狭窄的原因是关节软骨面的萎缩、变薄或破坏。软骨下骨质破坏的具体表现为关节面边缘性虫蚀样侵蚀,毛糙不平,模糊不清,进而出现单发或多发、大小不等的骨内小囊状透明区或斑块状缺损。
Ⅲ期,即晚期(严重破坏期)关节间隙明显狭窄,广泛的骨质疏松及肌肉菱缩,多处软骨下骨侵蚀破坏,关节严重破坏、骨质吸收、脱位、畸形,但无强直。这些改变,以指(趾)骨最为典型,其次见于腕、膝、踝和髋关节。
Ⅳ期,即未期(强直期)除期所见外,关节出现纤维性或骨性强直,关节融合,这分期主要是根据线上所显示的关节破坏的程度而定的,而不是根据病程长短所定。因此,在同一患者,各个受累关节的线分期也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