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它们不是同一种病。
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或慢性结缔组织的非化脓性炎症,主要是风湿热的一种表现,是由A组乙型溶血链球菌感染所致的全身变态反应性疾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简称类风关)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全身性免疫性疾病,以对称性的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二者在西医学中的治疗方法和预后均不相同,但属于中医痹症范畴,治疗原则相同,故在此一并论述。
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均以关节疼痛、酸楚、重着、麻木,甚则肿胀、屈伸不利为特点。
风湿性关节炎常常表现为膝、踝(huai)、肩、肘、腕等大关节肿胀,疼痛,呈游走性,局部可出现红、肿、灼热、剧痛等表现,炎症消退后不留后遗症,关节不留畸形,但常反复发作,甚则除关节外还可表现为心肌炎、瓣膜损害,皮下结节,环形红斑和舞蹈病。血清抗链“O”升高及类风湿因子阴性;关节X片检查无异常。
类风湿性关节炎其临床表现复杂,主要为四肢小关节对称性、进行性和畸形性病变,尤其是手关节的疼痛、肿胀、晨僵,为持续性,肿胀关节可不伴红、热,活动后可减轻,既之出现关节破坏和畸形,甚则除了关节外也可表现为心、肺、肾、皮肤等器官和组织损伤。血清抗链“O”正常,类风湿因子阳性;关节X片检查有明显异常。
基本穴位:膈俞、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压痛点及肿胀关节处。
1)膈俞: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脾俞: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3)肾俞: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然,旁开1.5寸。
4)关元:在下腹部,前中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5)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多由腠理空疏(腠理:皮下肌肉之间的空隙),风、寒、湿、热等邪入侵,痹阻经络,不通则痛而致,用藏御堂藏中医膏药贴敷病痛部位的压痛点及关节肿胀处,可直接发挥藏中膏药活血化瘀、祛风除湿之功效;通过藏御堂藏中医膏药对远端的膈俞、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等穴的刺激而激发出其扶助正气祛除外邪的功效,坚持贴敷,疗效显著。
注意避免劳累,避免风、寒、湿等邪气侵袭,压痛点在疼痛的关节部位寻找,可视病情轻重贴敷,疼痛明显或病情严重者,须坚持贴敷,直至缓解后,还需巩固调理。
藏御堂-来自神奇藏域的中医传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