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过后是盛夏,冬病夏治养生勿贪凉虚寒

随着气温蹭蹭蹭的升高,很多人的养生脚步却停滞不前,白白错过了治冬病的黄金时期。中医有种说法叫“冬病夏治”,即冬天容易发生的慢性疾病,通过夏天的一些特殊治疗,从而达到、减轻或消除症状的目的,“穴位贴敷”、“艾灸”、“火龙灸”、“督灸”、“毫针”、“拔罐”、“理疗”、“药物”等方法都十分有效。下面就跟着小编来详细了解一下“冬病夏治”,新世界的大门由此打开!

什么是冬病?

冬病就是在冬季易发作、常发作的疾病或不适。表现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骨关节系统。

具体来说“冬病”的易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也就是俗话说的没有火力。通常的症状: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易困等,中医叫阳气不足,也就是自身热量(能量)不够,产热不足,寒从内生。这样的人即使在盛夏,睡觉也要盖着被子、穿长袖睡衣、穿袜子。

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传统中医按照自然界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推算出气血运行在每个节气的变化,并依此制定出传统的治疗方法。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由于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到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敷贴,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所以在夏季治疗冬病,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如果在缓解期服药治疗,能够鼓舞正气,增强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冬病为什么要夏治呢?

冬病患者阳气不足,冬季不利排寒;夏季阳气生发,毛孔张开利于排寒;冬病夏防,百病由寒起,寒在夏季生。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将冬病在夏季根除及预防。

因为冬病患者体质偏虚寒,再加上冬天环境寒冰一片,两寒夹击,便毫无解冻的可能。所以在冬天治寒症,就象是雨天里晾衣服,是很困难的。然而在盛夏之际,外界是暑热骄阳,里面是心火正盛,这时积寒躲在后背的膀胱经和关节处,最易被赶出来。但若是阳气衰弱,里面没有推动之力,就会错过排寒的大好时机。再加上有很多人,体质本来就有些阳气不足,夏天再痛饮去暑冷饮,然后整日在空调房间里工作,那真是陈寒未去,又添新寒。要记住,寒气是会沉积的.且身体被寒气侵袭的地方,必会气血瘀阻,这叫做“寒凝血滞”。若寒气停留在关节,就会产生疼痛,停留在脏腑就易产生肿物,停留在经络就会使经络堵塞,气血也就流行不畅,不但会四肢不温,也常会有手脚发麻的症状出现。所以倘若不在夏日去除积寒,等到秋风一起,外寒复来的时候,就又会内外交困了。

哪些病最宜“冬病夏治”

尝试过“冬病夏治”么?这可是祖国医学中的特色疗法之一!小儿疾病、慢性疼痛、皮肤病、骨科疾病和很多亚健康状态都适用。原理在于,夏天气温升高,此时人体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和吸收,利用这段时机治疗某些疾病,往往事半功倍。

1

夏季膏方适合人群

外科术后、放化疗后的辅助治疗,亚健康、慢性疲劳等的调理等,也适合去年冬天服用冬令膏方的患者,达到“进补接力”的作用。肺病科适合人群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间质性肺病等慢性咳喘病,也适用于体虚易感,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等处于亚健康状态人群。3儿科适合人群

反复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儿童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鼻窦炎、小儿慢性咳嗽等。

4风湿病科适合人群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产后风湿病、骨质疏松、风湿性多肌痛、痛风等风湿性疾病及免疫失调类疾病。5皮肤科适应人群慢性皮炎湿疹、银屑病、慢性荨麻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毒疣、神经性皮炎、冻疮、寒冷性荨麻疹、角化型手足癣、慢性手足部湿疹、冻疮、皲裂等患者。6骨伤科适合人群骨关节炎、颈椎病、肩周炎、腰突症、腰椎管狭窄症、网球肘、腱鞘炎、骨科陈伤等。7康复科适合人群颈腰椎病、肩周炎、膝关节炎、产后身痛、过敏性鼻炎、体虚感冒、脑卒中、消化系统疾病、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8针灸科适合人群慢性疲劳综合症、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慢性肾炎性水肿、哮喘、慢性老年性支气管炎、痛经、骨关节炎、小儿遗尿、慢性前列腺炎、背痛、头痛等慢性疼痛。9推拿科适合人群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反复肺炎、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小儿外感体虚、免疫力低下、慢性腹泻、遗尿、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人群。四类人群冬病夏治有要点儿童肺病患者皮肤病患者风湿病患者1贴敷疗程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治未病”的方法,需要至少三年以上的长期使用。若间断治疗会影响后期效果,有些家长提出路途较远或暑期远行,建议可以用廉便有效的夏季小敷贴代替,其作用和大敷贴是相似的,并且可以自行在家中操作。个体差异根据个体差异,部分患儿贴敷后局部皮肤会出现潮红、轻度刺痛,此属于正常现象,忌抓挠或淋浴揉搓,一般不必特殊处理,让其自然吸收。若出现红疹甚至水疱,此为不良反应,家长不可随意处置,防止感染,建议即刻就医。3生活注意

★治疗期间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敷贴当日建议不宜游泳,贴后亦忌立刻洗澡,建议沐浴时清水外洗,不宜用较多的碱性洗剂防止皮肤过敏。

★夏季炎热,敷贴期间建议空调温度调至人体适宜温度,不可过冷,以免因毛孔开放,寒气进入引起外感。同时尽量减少运动,避免出汗。

★部分患儿若遇高热不退时、或哮喘发作期、或体质较热鼻衄时有、或极度敏感体质,建议慎用敷贴,可行中医中药内服治疗。儿童肺病患者皮肤病患者风湿病患者肺病科“冬病夏治”适合于那些冬季易发病或病情加重,夏季病情缓解的慢性疾病患者,中医辨证属于阳虚内寒。1禁忌症如患者出现阴虚火旺、咳吐黄痰、咽痛、咯血以及皮肤过敏等情况,则不宜进行冬病夏治。生活注意

★慎用辛燥之品,以防伤阴。夏季气候炎热,易伤阴液,而辛温香燥之品容易导致燥热内盛,暗耗津精,慎用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新鲜桂圆或荔枝、狗肉、羊肉等等。

★忌大量服用寒凉之品。夏季炎热,往往易贪凉饮冷,若大量进食寒凉之品,则易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甚至损及一身之阳气,轻则泄泻腹痛、恶心呕吐,重则造成阳虚宿疾。

★慎食大量肥甘滋腻之品。夏季易生暑湿,湿热之邪易侵袭人体,若服用大量肥甘之品则导致内外湿热之邪合击人体。

★忌过量运动。以免汗出过多,导致气阴两虚。儿童肺病患者皮肤病患者风湿病患者临床运用中药在暑季伏天治疗冬季易患的皮肤病最常见的有手足皲裂、鹅掌风、角化性手足部慢性湿疹、手部汗疱疹及剥脱性角质松解症等。上海的梅雨季节将至,气温闷热潮湿,为真菌的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夏季天热多汗,穿胶鞋、尼龙袜者更是为真菌提供了温床。此时最常采用的治疗方法是以中药浸泡和熏洗。一般自入伏开始,早晚浸泡手足各一次,连续7天为一个疗程,通常三伏天内行个疗程。经过一个伏天的治疗,患者手足皮疹、皲裂等症次年冬季可获改善,而一般以连续3年伏天浸泡治疗为最佳。1日常护理方面夏季预防足癣应注意穿透气性好的鞋子,勤更换鞋袜,有脚气的人应将鞋袜放在太阳底下晾晒,还要勤洗脚。少穿球鞋或塑胶鞋,减少脚底与脚趾汗液积存。饮食方面中医认为足癣与膳食结构也有关,如嗜食甘肥、香燥之品,肠胃湿热,蕴久成毒,热毒上攻,溢于肌表而成,正所谓“膏梁厚味,足生大疔”,应少吃辛辣、荤腥食物,例如火锅、烧烤等,若患有丹毒者更应注意饮食忌口。儿童肺病患者皮肤病患者风湿病患者风湿病的冬病夏治可采用服用膏方、针灸、敷贴等各种方法,风湿病的患者在进行冬病夏治时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1注意保暖

★因为三伏天正处于盛夏,虽然天气炎热但是仍要注意保暖,尤其长时间在空调房里,一定要避免空调的风叶直接对着身体吹冷风。

★病人做好三伏灸后会出些汗,此时切忌贪凉,不要直接吹冷风或进入空调房,因为此时毛孔大开,风寒湿邪容易进入体内,一定要特别注意保护腕、肘、肩、膝等部位。

★治疗回家以后不要马上洗澡,从施灸结束到洗澡最好间隔小时以上,更不能贪凉用冷水洗头洗澡,洗头后应用干毛巾擦干,禁止直接对着电风扇或空调冷风长时间吹。饮食方面伏灸治疗后需要饮用较平常多的温水,有助于排出体内毒素,但不能直接饮用冷水,避免喝浓茶,更不能喝冰水、食用冰西瓜、冷饮等。另外在艾灸期间的饮食要稍清淡些,不要过饥过饱。3生活起居方面伏灸过后宜保持平心静气,切忌大怒大劳,平时可以参加户外运动,宜选择不是太过激烈的运动,比如散步、打太极拳等,每天坚持30分钟左右的锻炼时间,活络筋骨,保持气血流通。

芒种八宝

夏季一到,炎热的天气让很多人都没了胃口。夏天的饮食以清补为主,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到底如何清补?专家指出,夏季饮食养生必备八宝。

第一菜:黄瓜

上榜理由:夏季对人体最重要的影响是暑湿,暑湿侵入人体后会导致毛孔张开,过多出汗,造成气虚,还会引起脾胃功能失调、消化不良。黄瓜是凉性蔬菜中的代表,它含水量高,又兼具高钾低钠的特点,适合夏天人们大量出汗后补充水分及流失的无机盐。

最佳搭配:蒜泥搭配黄瓜,做法简单,用料也很少,还有杀菌、增进食欲的功效。

最佳烹调方式:凉拌黄瓜是最好的吃法。脾胃虚寒的人可以清炒黄瓜,或者做黄瓜馅儿水饺。

第一鲜:鲤鱼

上榜理由:夏初的鲤鱼正值产卵季。鱼在临近产卵期时,体内积蓄了很多脂肪和营养成分,身体肥硕而结实,因此肉的味道最鲜美。从营养学角度来说,鲤鱼富含优质蛋白、矿物质和维生素,极易被消化吸收,包括儿童、孕妇、老人在内的各类人群都适合吃。

最佳搭配:湿热天气里,吃鲤鱼可以适当加一些祛湿的食材一起煲汤,比如陈皮、冬瓜、葱白等。咳嗽时则可以用鲤鱼与少许川贝一起煮汤食用,可止咳平喘。而赤豆鲤鱼汤是一道缓解肾炎水肿的经典食疗方,两者配在一起食用,可以增强利水消肿的功效。

最佳烹调方式:夏季人容易燥热,可以选择清蒸、炖汤等。

第一菌:木耳

上榜理由:木耳味甘、性平,归胃、大肠经;具有益气、润肺、补脑、轻身、凉血等功效;木耳有“血管清道夫”之称,夏天多吃点黑木耳,一方面有利于排毒通便,另一方面有凉血、增加食欲之效。

最佳搭配:银耳有润肺生津、补养气血、滋肾益精等功效。将双耳用温水泡发后,与冰糖和水一起,放蒸笼中蒸熟,制成双耳汤,具有滋阴润肺、补肾健脑的功效。

最佳烹调方式:清炒、凉拌、做汤均可。

第一肉:鸭肉

上榜理由:俗话说得好:“防苦夏吃吃鸭”,鸭肉富含人在夏天急需的蛋白质等养料,而且能防治疾病。鸭属水禽,性寒凉,从中医“热者寒之”的治病原则看,凡体内有热的人适宜食鸭肉,体质虚弱、食欲不振、发热、大便干燥和水肿的人食之更为有益。

最佳搭配:可加入莲藕、冬瓜等蔬菜炖食。

最佳烹调方式:“鸡肉汤,鸭肉味”,夏季在食用鸭肉时最好炖食,不但味道好,而且最滋补。

第一谷:薏米

上榜理由:薏米性味甘淡微寒,含有维生素B1和多种氨基酸,《本草纲目》中记载:薏米能“健脾益胃,补肺清热。炊饭食,治冷气。煎饮,利小便热淋。”有利水消肿、健脾祛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的食物。夏天用薏米煮粥,是很好的消暑健身的清补剂。

最佳搭配:薏米红豆粥。既除湿,又补心,还能健脾胃,非薏米和红豆莫属。

最佳烹调方式:粥类食品易于消化,既能帮助补充因大量出汗所消耗的水分,还能快速补充血糖和能量。

第一粥:绿豆粥

上榜理由:绿豆有“食中佳品,济世之食谷”之美称。绿豆亦食亦药,可用以清热解毒、消暑、利水,治暑热烦渴、水肿等。不过应注意,绿豆属于凉性药食之品,身体虚寒或脾胃虚寒者过量饮用,会出现腹痛腹泻,阴虚者也不宜大量饮用,否则会致虚火旺盛而出现口角糜烂、牙龈肿痛等症状。

最佳搭配:可以搭配大米或者黑豆等其他豆类做成杂豆粥,能补充更多的微量元素和B族维生素。

第一饮:酸梅汤

上榜理由:酸梅汤的原料是乌梅、山楂、桂花、甘草、冰糖这几种。《本草纲目》记载:“梅实采半黄者,以烟熏之为乌梅。”该汤消食合中,行气散淤,生津止渴,收敛肺气,除烦安神,常饮可祛病除疾、保健强身,是炎热夏季不可多得的保健饮品。

家常做法:材料:干乌梅(半斤)、山楂(半斤)、桂花(一两)、甘草(一两)、冰片糖或者红糖。

方法:

1、从干货市场买回家的干乌梅和山楂必须先加水泡开。

、连同少量的桂花和甘草将泡开的乌梅和山楂用纱布包起来。

3、在大锅里注满水,放入纱布包,大火烧开。

4、煮沸后,加入适量的冰糖或者可以起到上色作用的红糖。

5、小火熬煮6-7小时,在水大约被熬去一半的时候,酸梅汤也就做成了。

第一瓜:西瓜

上榜理由:我国民间早有一句谚语:“热天吃西瓜,不用把药抓”。西瓜性寒,味甘,归心、胃、膀胱经;具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利尿除烦的功效;经常饮酒的人体内偏热,若能常吃些西瓜能清火解热,还能加强肝脏解除酒精毒性的作用。新鲜的西瓜汁和鲜嫩的瓜皮能增加皮肤弹性,减少皱纹,增添光泽。夏天出汗多,随着汗水的排出,丢失的营养也多,适当吃些西瓜,不仅能补足丢失的水分,更能增加营养。

最佳烹调方式:西瓜可以生吃,也可以拿来榨汁。西瓜翠衣即西瓜皮,可以用来煮水、炒菜。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价格是多少钱
呼和浩特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nmg.com/wadzz/732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