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我国宝贵的财富,诞生了许许多多神奇而科学的疗法。这篇要介绍的按摩(推拿)和引导(也就是气功),就是其中的之一。本文来自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推拿专家彭旭明教授。
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学专著按摩又名推拿,是以手或肢体的其他部位,运用特定的技巧动作,作用于人体体表进行治病的一种方法。而导引是自身配合呼吸进行“摇筋骨、动肢节”,自我锻炼的一种方法,相当于现在的气功。如《庄子·刻意篇》云:“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密切联系。《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学专著,对按摩与导引的论述较多,但比较分散,现总结如下,旨在抛砖引玉。
按摩与导引的起源按摩与导引同其他科学一样,源于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是人们在不断地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
《素问·异法方宜论》云:“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痪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故导引按跷者,亦从中央出也”。指出按摩与导引均出自中央之地(今河南洛阳一带),其地理环境比较潮湿,当地居民饮食较杂而少劳作,故多痿症、厥症、寒症、热症等病,用按摩与导引的方法治疗比较适宜。
按摩与导引的作用1按摩的作用1行气活血《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按之则血气散,血气散则痛止矣”。
这就是说,对于寒邪袭击胃肠,引起腹部疼痛的病症,按摩可以缓解腹部“小络”之挛急,促进气血运行,达到行气活血,“通则不痛’的目的,腹痛自然就会停止了。
2温阳益气止痛《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泣,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
《素何,调经论》说:“虚者聂辟气不足,血泣,按之则气足以温之,敌快然而不痛”。
上述的“按之则热气至”,“按之则气足以温之”,都说明按摩可使患者局部产生温热感,而促进人体代谢和血液循环,从而可以起到温阳益气、散寒止痛的作用。
3清热安神《灵枢·刺节真邪篇》云:“大热遍身,狂而妄见、妄闻、妄言,……因其僵卧,居其头前,以两手四指挟按颈动脉,久持之,卷而切推,下至缺盆中,而复止如前,热去乃止,此所谓推而散之者也”。
此段详细描述了推、按、捏、切、拿等手法治疗高热合并神昏的具体操作方法。而且用非常详细的案例说明了推拿具有清泄实热、安神定惊的作用。
4调和阴阳、疏通经络《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按其寸口人迎,以调阴阳,切循其经络之凝涩”。
按摩可以通过对人体经络的按摩和驱使,调和阴阳,使阴平阳秘,疏通经络停滞的地方,使气血周流,人体也就更为健康。
2引导的作用1补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
“掣引”即导引之意,气虚的病人宜用导引的方法治疗。对于气虚的体质而言,坚持修炼气功,引导体内气的流转,养心安神,可以补气,很多气虚引起的疾病自然会有一定的改善。这说明导引有补气之功,可治疗气虚病症。
2顺气《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气有余于上者,导而下之”。
呃逆、嗳气、胸闷等病症,都是体内的“气”过多而往上行,也就是“气有余于上”,这些病症可用导引的方法达到顺气降逆的目的。
3强正气,抗御外邪《素问·上古天真论》云:“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通过调精、调气、调神的“三调”引导之法,使真气存人体内,精神内守,病邪就不能人侵人体了,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其实这就是增强了人的体质和免疫力,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临床擅长:擅长运用推拿、针灸、中药等综合疗法治疗脊柱相关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骶髂关节错位、肩周炎、网球肘、梨状肌综合征、腕管综合征、膝关节炎、踝关节损失、足跟痛、疲劳综合征、肌肉劳损;内科方面如中风偏瘫、头痛、失眠、眩晕、胃脘痛、便秘、抑郁症等;妇儿科疾病如痛经、产后腰痛、围绝经期综合征、小儿脑瘫、小儿多动症、小儿厌食、小儿营养不良等。推拿专家彭旭明教授本周五(11月11日)出诊松山湖国医堂,如需推拿或中医保健、治未病,可拨打-进行预约!
国医堂膏方系列:
松山湖膏方节丨膏方滋润,颐养松湖
膏方丨膏方及其制作工艺
膏方丨膏方的处方原则与服用方法
预约方式:固话:-北京白癜风专家有哪些北京治疗白癜风术需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