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春季,乍暖还寒,许多中老年朋友在天气变化时,容易出现单侧或双侧膝关节酸痛不适;或上下楼梯时膝痛难忍,需手扶把手一阶一阶地上下;或行走、下蹲起立时膝关节出现弹响声;甚至膝关节肿胀、屈伸不利……如果有以上这些症状,那么,你可能患上了膝骨关节炎了。
本/期/名/医陈国旺
医院针灸推拿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擅长:运用针灸、推拿、整脊、针刀、小儿推拿、关节松动术及其他现代康复技术等治疗各种颈腰肢痛、中风恢复期、耳石症、妊娠呕吐、小儿消化不良等疾病。
老寒腿危害老年生活陈国旺介绍,膝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威胁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慢性退行性疾病,其根本原因是关节软骨的退化和损伤。疾病的整个过程不仅影响到关节软骨,还涉及整个关节,包括软骨下骨、韧带、关节囊、滑膜及关节周围肌肉。临床主要表现为关节的疼痛、畸形和活动障碍。从中医的角度来解读,就认为是感受了风寒湿邪,经脉阻滞,经络不通;或肝肾亏虚,筋骨失养所致,属“膝痹病”范畴,俗称“老寒腿”。
“根据全国发病情况调查,我国膝骨关节炎(膝关节KL≥2,同时存在膝关节疼痛)的患病率为8.1%,女性高于男性,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咱们东部沿海地区患病率较高,区域特征呈现农村地区患病率高于城市地区。”陈国旺说,“中医认为,肝主筋,肾主骨,膝为筋之府,中老年人机能逐渐退化,肝肾出现亏虚,筋骨失养,膝关节不荣则痛;体虚又易使风寒湿邪入侵人体,导致经脉阻滞,经络不通,不通则痛,所以出现膝关节的疼痛和活动障碍,证属本虚标实,本痿标痹。”
日常管理七招助你“巧”预防“预防是最好的治疗。”陈国旺表示,“我们平时要注重关节的防护,避免关节过度劳损,控制体重,尽可能减少膝骨关节炎的发生风险。”那么,银发族如何预防膝骨关节炎?且听医生专业支招──
首先,要注意防寒保暖。保暖在关节防护中是重要的一环,若需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或平素对天气变化敏感,最好穿着护膝以保护膝关节。
其次,避免体重超重。人在走路时,每走一步对关节的压力都非常大,跳跃、下蹲、下山时对关节的压力更呈翻倍增长。
接着,要预防急慢性损伤。改变不良的生活和工作习惯,避免长时间跑、跳、蹲,以及长时间疲劳奔走,同时减少或者避免上下楼梯、爬山、跪位等活动,避免穿高跟鞋。
此外,加强日常防护。行走或久站工作时穿厚底而有弹性的软底鞋,以减少膝关节所受的冲击力,避免膝关节发生磨损。
另外,建议使用支具支持。对于某些职业人员、运动达人、轻中度膝骨关节炎及接受修复性或重建治疗患者,辅助支具如手杖、拐杖、助行器、关节支具、弹力护膝等均可显著缓解疼痛,呵护受损关节。
并且,鼓励科学锻炼。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慢走、游泳、水中步行训练、骑自行车、八段锦、五禽戏等,有利于软骨的代谢及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另外,借助关节功能训练还能帮助保持关节最大活动度,常用方式有关节被动活动、牵拉、关节助力运动和主动运动。每周定期训练2~3次,3次为佳,每周至少训练45分钟,训练强度应以循序渐进、不加重疼痛为原则。
在饮食方面,应注意营养均衡,注重补钙,多吃含蛋白质、钙质、胶原蛋白、异黄酮的食物,如牛奶、奶制品、大豆、豆制品、鸡蛋、鱼虾、海带、黑木耳、猪蹄、羊腿、牛蹄筋等。当然,适当晒太阳会更加有利于钙质的吸收。
中医如何治疗膝骨关节炎?“我们要提高对膝骨关节炎的认识,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及早就诊,规范治疗,最大限度地延缓疾病的进展、保护关节功能。”陈国旺建议,若不幸患有膝骨关节炎,从中医角度出发,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治疗。
首先,是中药内服的方法。气滞血瘀证选用血府逐瘀汤等加减;寒湿痹阻证选用蠲痹汤等加减;肝肾亏虚证选用左归丸等加减;气血虚弱证选用八珍汤等加减;以及辨证选用相应中成药治疗。
其次,可采用中药外用的方式。比如,艾叶30g、徐长卿30g、透骨消30g、防风30g、宽筋藤30g、虎杖30g(注意:肿胀或痛风性关节炎不适用),正常煎煮约30分钟,等待自然降温至40℃左右,可泡脚和湿敷。另外,还可用各种贴膏、膏药及药膏贴敷。
此外,中医外治也是不错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针灸、推拿、拔火罐、放血、针刀等;以及各种物理疗法,如热疗、冷疗、电疗、磁疗、红外线照射、水疗、蜡疗、超声波及离子导入法等。
记者_吴清华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