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训是什么医院的前世今生

导语

“越医在绍兴传承千年,越医文化是中医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医院院训‘厚德明志精医济世’是与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仁、和、精、诚”一脉相承,并且融合了中华传统文化与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精华,凝聚着越医文化的核心思想。”

“只有厚德,才能载万物。就是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品行,要淡泊名利,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业务上要精益求精,有高超的医术,同时能够敬业爱岗,乐于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院训是对医务人员的承担责任和历史使命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医院的立院之本。”

----医院党委书记、主任医师张建荣

视频:87年的坚守,只为“八字精神”

温馨提示: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

医院的前世今生

鲁迅的故乡总是让人魂牵梦绕。

初秋的一个下午,繁华的解放路商业街,车水马龙,细雨绵绵,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桂花香。

穿过这条喧哗的商业街北上,一条小河静静地横穿而过,两条安静的小街依河而建,河南上大路,河北下大路,绍兴“一河两路”历史风貌依存。记者沿着幽长幽长的上大路往西而行,青青的石板,饱经风霜的梧桐树,古色古香的民居,令人恍然穿越在历史的长河中……

上大路旧照

前行百余米,一座略显破旧的建筑映入记者眼帘,这是医院的前身----医院的所在地。医院临河而建,往日“日诊百数人,门庭若市”的热闹场景不见。

“清明时节雨潇潇,路上行人跌一跤,借问伤科何处有人,牧童遥指下方桥。”

清清的河水,似乎流淌着绍兴古老的民谣。虽然民谣中所指地并非医院,但仍见证着过去中医在绍兴传承千年的兴盛历史。

年,张爱白先生私人开设“医院”就座落于此,直至年绍兴解放,医院。

医院旧址

年,“医院”医院更名为“绍兴北海卫生院”。年10月,经省卫生厅批准,正式改名为“医院”(县级)。

医院(原北海病房)

年医院

白云仓狗,春去春又来,87年风霜岁月,小院内的小树已长成苍天大树。院内虽已斑驳陆离,但“厚德明志精医济世”的院训,依然高悬于墙,让其间的一代又一代中医人铭记心田,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德行兼备、医术精湛的中医人。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发展,医院经历了时代的变革。年7月,医院人民路新门诊楼开诊。年6月,北海病房整体搬迁至人民路总院。年2月,医院门诊楼整体搬迁至新门诊住院医疗楼一期……

年医院新门诊住院医疗楼

临行前,一位值班的医生告诉记者,不久,上大路这个诊所要搬迁至新院了,因为现在百姓生活条件好了,对医疗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新院的设施和医疗环境完全可以满足患者需求。

步出上大路,雨止天晴,惠风和畅,河两岸的柳树染绿了古城的青春,古城不衰。

古而不老新院展新貌

古而不老,历史的文脉在强烈博动。

“不出城郭而获山水这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步入人民东路的医院,不禁令人想起这段古诗词,虽处闹市区,然院内亭台花木,古朴典雅;越医碑、张仲景雕塑,文化长廊,环境宜人,渗透着浓浓的中医韵味;门诊大厅、住院楼部,窗明几净,随处可见身着绿色马夹的热情义工,礼貌的医护人员,秩序井然;这一切与传统印象中嘈杂、呻吟、医院格格不入。

新建的医院

新建的医院地面积38.6亩,建筑面积平方米。核定床位张,现开放床位张,在职职工人,拥有高级卫技人员人,国家级、省级、市级中医12人。该院坚持中西医并重发展方向,成功创建中医骨伤科、颈腰椎病、肝胆病、肾病、关节病等省中医药、中医重点学科。该院“冬病夏治”、“冬令膏方”、“治未病”等中医特色门诊深受广大群众青睐。

“厚德明志,精医才能济世”。近年来,该院不断开展跨地区技术合作,开展学术交流,培养后备医疗技术人才队伍。浙江中医药大院附属医院挂牌成立。今年9月份,绍兴市市直卫生系统首批国内名医专家工作室——浙江大医院骨科严世贵教授工作室,在医院成立。这些大大提高了该院医疗技术的提升。

“院长”一声问候拉近医患距离

走进医院门诊大厅,宽敞通透的服务中心让人眼前一亮。该院通过设施改造及功能整合,医院为病人开启了提供预约挂号、导医导诊、受理投诉、医疗证明、外配处方等“一站式”服务,为病人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求医环境。

舒适整洁的住院部大楼内,安静详和,静默如初。一盆盆生机盎然的绿萝吊兰,用青翠的“衣裳”妆点着整个病区,相映着身着白衣的医务人员,为病人和医务人员输送缕缕的清新。

“您好,医院派我们两位作为院长代表,医院表示慰问。您在住院期间,对我们医生护士工作服务质量做一个评价,出院时将这张调查表放进注册室前的回收箱,做得不好的地方,我们会改进,祝您早日康复。”一大早,在住院部五病区骨伤科病房,医院职能科长郦尧旺和陈雄像往常一样,早早地到病房上岗,认真履行着“院长代表”的职责。

“医院关心。”当职能科长将“医院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表”,以及标有“厚德、明志、精医、济世”院训的联系方式交到了病人手中,两位“院长代表”亲和力极强的医者风范,赢得了病人的赞许。

据了解,自3月起,医院就推行了“院长代表”巡视制度。“院长代表”由各职能部门负责人轮值,每周二天,到各个病区探望近3天内新入院的病人,慰问并送上联系卡,征求病人及家属在就诊、住院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医院管理、医疗服务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

院长代表巡视慰问制实施7个多月来,院长代表到床边慰问病人人次,有效解决患者及家属诉求76起,增进了医患沟通,改进了服务质量,有效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真正达到了为患者排忧解困,助医院改进质量的双赢效果。

师徒相承医德医技代代传

中医讲究口传心授,注重传承,在医院有一个“师带徒”的传统。如今,这个传统已延续了整整15年。

“你是做什么工作的?痛了多长时间了?”

“我痛了有一个多月了。”

在骨伤科的门诊室,年长的沈钦荣老中医正在为一位女病人诊疗,而一旁的年轻医生胡松峰则认真地记录着。

“你先吃点中药,真不行的话,需要打封闭针。”沈钦荣通过对病人日常工作的细致了解,很快诊断该病人是得了网球肘,并建议患者平时尽量避免在工作中做相同的动作,注意适当休息,不易劳累过度。

眼前的这一幕幕师承传教的温馨场景,不止是在门诊,骨伤科的病房内,每天都在上演,且继续了整整12年!

“我有幸从第一批开始,作为一个带教老师,到今年带了5批徒弟。”抱着对中医特殊的情感,沈钦荣从年中医学院毕业后,只身来到医院工作,至今已有整整30个年头,说起师承带教的工作,沈钦荣有着自己的解读。

他说,医院工作中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医学作为一个实践科学,除了医学理论的教学以外,在临床当中的实践也占很大的比例。

中医薪火相传的很重要的内容,实则就是一个师承,在师承工作中,它不但是学习带教老师的临床经验,更重要的是把老师的在诊疗疾病的思路、方法,或者说是一个医德、医风的内容结合了进去。

一般院校毕业的学生,医院后都有一个实践临床带教的过程,做为中医来讲,师承工作更有它的特色。

“我们这个师承带教工作,跟一般的临床实习带教有一定的区别,我们需要工作临床3年以上,有一定的临床基础,主要的是在临床上有一个提高的要求,他们自己在医学院校的5年学习,和工作早期的一个临床体会。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再根据师承的要求,来制定一套比较严格、规范的师承考核制度。”

沈钦荣说,目前,他带教的几个学生在骨伤科已经是中坚力量了。“我体会到教学相长”,作为带教老师的他,更欣喜于师承传教带给他的深远影响。

“比如他们的一些思维,他们的这些经验也可以补充我们的经验,而且他们知识面广,阅读量大,查阅知识比我们更加熟悉。又则我们是医院,我们骨伤科又是省中医药重点学科,在这些当中,我们不但要把病人治好,把临床经验总结好,也要在教学科研方面有相应的要求,所以这些年青医生,他们的学历高,研究的思路新,对我们工作也起到了一个很大的推动作用,在这个带教过程中,不光是技术的传承,更重要的也有医德医风,中医思路的传承。”

除了经验的传承外,沈钦荣觉得,作为一个医生诊疗风格及在疾病诊疗上的态度,也可以耳濡目染,“对自我有一个更高要求,因为既然要去为学生作示范,自己要做得更好。”

胡松峰是沈钦荣老中医授教的第2届学生,目前是脊柱关节病区的诊疗组组长。

在胡松峰看来,眼前的这位“恩师”,不仅是德才兼备的行业前辈,更是精通文献研究、书法造谐很深的学者。

“我从年有幸拜沈钦荣老师为师,从几年拜师生涯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是从医疗做人方面,也从沈老师的做人医德方面,更是受益匪浅。”胡松峰说,沈老师不仅精通骨伤方面的医疗技术,而且对传统、文献研究也是颇有了解。

作为中医骨伤科学科的带头人,沈钦荣目前已填补了浙江中药大学的硕士生导师,也是浙江省的省级名老中医。和沈钦荣一样,中医名老中医药专家们10多年来,口传心授,手把手带出了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中医人才。他们用诲人不倦的教育态度,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让师承传教中的年轻医生们尤如雨沐春风般的感觉。

医院党委书记、主任医师张建荣正接受记者采访

厚德、明志、精医、济世,医院的院训。医院文化的积淀,是医院办院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一代又一代中医人精心恪守的誓言!医院党委书记、主任医师张建荣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87年的建院史,医院历尽几代人的努力,不仅没有衰老,反而欣欣向荣、朝气蓬勃,医院文脉未断,就因为“厚德、明志、精医、济世”的院训精神薪火相传,欣逢盛世!

来自:医院、绍兴网

编辑:徐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nmg.com/wadzz/132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