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中医护理门诊开展耳针穴位治疗
耳医学历史悠长,运用耳穴来诊断和治疗疾病在我国已具有悠久的历史。两千多年前的《内经灵枢》记载的“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就是运用耳廓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耳廓:脉气所发和转输之处;耳廓形如“胚胎倒影”的耳穴图,耳廓表面与人体经络、脏腑、组织器官、四肢百骸相互沟通的部位,是脉气所发和转输之处,当人体有病时,往往会在耳廓上的相关穴区出现反应,刺激这些相应的反应点及穴位,可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这些反应点及穴位就是耳穴。
耳穴贴压采用王不留行子、莱菔子等丸状物贴压在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上,通过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防治疾病、改善症状的目的。主要适应症为“疼痛性疾病、炎性疾病、功能紊乱、变态反应性疾病、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等”;广泛应用于:减轻各种疾病的症状,如失眠、疼痛、便秘、腹泻、月经不调、痛经、耳鸣、颈椎病、腰腿痛、肩周炎、网球肘、焦虑、眩晕、面肌痉挛、湿疹、咳嗽、哮喘、慢性咽炎、腺样体肥大等。
耳穴贴压的局部感觉:热、麻、胀、痛。每次选择一侧耳穴,双侧耳穴轮流使用。需要注意的是“贴豆后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每穴1—2分钟;留置时间:夏天1—3天,冬季3—7天;耳廓皮肤有炎症或冻伤者不宜采用;对胶布过敏者禁用;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取下耳贴时建议用水或油将其浸润后撕下,避免皮肤的损伤。”
耳穴治疗
时间:周一、周四7:30-12:00
地点:门诊二楼中医诊区七诊室
出诊护士:
赵秀娟副主任护师
舒华英主管护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