腱鞘囊肿是指关节附近的腱鞘内滑液增多,发生囊性疝出而形成的囊肿。多发于手腕背部、足背部,手指掌指关节及近侧指间关节处也常见到。一般认为肌腱或关节的长期、过度劳损,使滑膜腔内滑液增多而形成囊性疝出,同时结缔组织的粘液性退行性变也是发病的重要原因。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青年和中年,其中女性多于男性。囊肿多呈圆形,直径一般不超过2厘米。少数可自行消退,或消退后再长出。大多数临床表现为:局部肿物伴有轻度压痛,或局部酸胀或不适,影响活动;部分病例除局部肿物外,无其他自觉不适。
腱鞘囊肿属中医学“筋结”、“筋聚”或“筋瘤”范畴,病位在筋,属经筋病。基本病机为经筋劳伤,气津凝滞。
主要表现:腕背部或足背部出现半圆形肿块,表面皮肤光滑,边界清楚,质软,推之有波动感,无粘连,压之有轻微痛感、酸胀感或无压痛;囊内含有无色透明或橙色、淡黄色的浓稠粘液,当粘液充满时,囊壁变得坚硬,有压痛感。检查:B超检查可确定肿块的性质诊断:一般根据临床表现、体检及B超即可诊断治疗:1.针灸治疗:具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等作用,创伤小,疼痛少,尤以火针法、三棱针法、小针刀等效佳。2.手术治疗:在其他治疗无效下,可手术切除腱鞘囊肿。患者陈女士,50岁,3年前右手腕部出现局部肿物,诊断为腱鞘囊肿。现局部肿物未消退,表皮光滑,边界清晰,压之有轻微痛感、酸胀感,腕部活动时酸胀感加重。患者本预手术切除,在安军明教授的建议下,来我科就诊,经火针法治疗。火针法,古称“焠刺”。是将特制针具的针身用火烧红后,迅速刺入一定部位,给身体局部以灼热性刺激,以治疗疾病。火针以耐受高温且高温下不易折、硬度高、对人体无害的金属为材料。操作分为两步:1.烧针:一手持点燃的酒精灯,另一手持针烧灼。安军明教授建议,烧针时应靠近施治部位,先烧针身,后烧针尖;烧针的程度要根据针刺深浅把握:若针刺深,需烧至白亮;若针刺较浅,可烧至通红;若针身仅在表皮部位轻而稍慢地烙熨,则烧至微红即可。2.针刺方法:安军明教授讲解到,在针刺过程中严格消毒以防感染很重要。囊肿局部常规消毒,安军明教授以左手拇指、食指掐持囊肿,右手持火针对准囊肿最高点迅速刺入,将表层囊壁刺破,并快速拔针,同时左手用力挤压囊肿,尽量使囊内的黏稠状物全部排出,然后常规消毒并加压包扎3~5日。并嘱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局部过劳,以防治复发。经过火针法一次治疗,囊肿局部已有明显好转。安军明教授认为,火针法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软件散结、祛腐生肌等作用。不仅可以治疗腱鞘囊肿,对于痹症、网球肘、颈椎病、漏肩风、痈疽、痔疮、瘰疬、蛇串疮、丹毒、牛皮廯、象皮腿、静脉曲张、疣、瘊、痣等也有较好的疗效。来源:针灸推拿康复科杨敏李彦娇编辑:宣传科刘渭伊审核:针灸推拿康复科安军明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