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图文无关
跌倒,是全球老年人意外伤害的头号杀手。有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的社区老年居民中,21%~23%的男性和43%~44%的女性曾跌倒过,约20%~30%的跌倒会造成老人中度以上损伤,每年因跌倒造成伤害的达万人。
跌倒,不但会造成脑部受伤、骨折等严重外伤,还会给心理带来很大的创伤,是65岁以上老年人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
一、在哪些地方容易跌倒?
一般来讲,在床边、洗手间、走廊和台阶等地方容易发生跌倒。
二、跌倒后对机体的伤害有哪些影响?
跌倒后最大的影响是引发骨折,主要部位为髋关节、脊椎骨、手腕部等处。其中髋关节骨折最为严重,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其死亡率高达20%~30%,致残率高,约四成患者不能恢复伤前活动力。
骨折后,由于长期卧床还会诱发以下几个并发症:
一是患上肺炎,并可能造成顽固、持续性的肺部感染;
二是可能出现下肢静脉血栓,血栓一旦脱落,就可能堵塞肺等重要器官,产生要命的后果;
三是发生褥疮;四是导致小便在泌尿系统潴留,引发尿路感染。
三、导致老人跌倒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一)内在因素:年龄偏大,功能减退,疾病增加
老年人的年龄越大,跌倒风险就越高。一般来讲,年龄大于65岁,伴随着骨骼肌肉系统、心肺系统、感知系统等功能的减退,其反应能力、认知能力、协调能力、肌肉力量都有所下降,使其在面对复杂环境时反应不及时,导致跌倒。随着年龄增加,一些常见的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增多,比如关节炎、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都是导致跌倒的原因。
(二)外部因素:环境因素,个人习惯,药物因素
室外环境:路面不平,交通状况复杂,光线不足等;
室内环境:光线昏暗,地板湿滑,通道有障碍物,没有可支持的扶手,桌椅不固定,床的高度不合适等;
个人习惯:衣服过大过厚、裤子太长、带子太多,鞋袜不合脚等。
药物因素:服用某些影响意识或活动的药物如:降压药易导致低血压、头晕,镇静药易导致嗜睡、视物模糊,降糖药易导致头晕无力。
四、预防老年人跌倒有哪些注意事项?
(一)强身健体“两原则”
一是补充营养:平衡膳食,增加营养,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
二是适量运动:适量运动,经常锻炼,改善心肺功能,增加肌肉力量,提高反应能力,增强平衡感。
(二)改造环境“五要点”
一是光线要亮:照明要充分,在卧室、浴室和过道都装上夜间照明灯。避免在光线不足的环境中行走,天黑的情况下减少出行。
二是障碍要清:居家要简,减少物品杂乱的摆放,清除过道中的障碍物,移走不稳定的家具,将常用物品放在易于取放的位置等。
三是地板要不滑:保持地板干净、不潮湿,放置防滑垫,重要部位安装扶手。
四是穿鞋要合脚:尽量避免穿不跟脚的拖鞋。
五是家具要固定:桌椅、床等要固稳,不可摇晃不稳。
另外,服药后要观察:如果服用会增加跌倒风险的药物,建议观察,留意反应,如果感到眩晕、困倦,就要休息。
(三)自身谨慎“六注意”
一是注意警惕:岁月不饶人,老年人不能不服老,要时刻想着安全第一,警惕跌倒。
二是注意起居:起身下地时,要缓慢平稳、渐进式行动。
三是注意路况:避免走过陡的楼梯和不平的道路。
四是注意借力:利用楼梯扶手和拐杖借力。
五是注意量力:不要携带过重的物品或过多的东西。
六是注意稳健:乘交通工具时应等车辆停稳后再上下,不要心急。
来源:河北省健康管理学会、养老运营消消乐编辑整理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