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疾病是18岁以下儿童常见疾病。在中国,儿童过敏性疾病发生率为41%,也就是说,每两或三个儿童里,就有一个“过敏”宝宝。有的宝宝皮肤瘙痒难耐,有的宝宝不停打喷嚏流鼻涕,甚至咳嗽喘息,这可能都是过敏惹的祸。
支气管哮喘篇
哮喘发病,病在肺、脾、肾。
支气管哮喘与遗传、过敏、感染有关。中医认为,这与痰液留伏体内有关。小儿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肾气未充。脾有将摄入的水谷分解吸收的作用,脾虚时运化能力差,水谷积湿生痰,上贮于肺;肾也有调节水液代谢之用,肾气虚衰,则水液停聚,化生痰湿;肺脏本来给体内水液运行提供顺畅的通道,肺气不足的话,抵御外邪力就弱,一旦感冒、过敏原等侵犯肺脏,水道不再畅通,水液凝聚为痰。
所以,肺、脾、肾三脏虚衰,都可导致痰液留伏体内而发病。
辨证论治,发作期和缓解期大不同
发作期:
起病急,症状重,属于外邪壅盛的实证。
寒性哮喘:
气喘,喉间哮鸣,咳嗽,胸闷,痰稀色白、泡沫多、易咯,喷嚏,鼻塞,流清涕,唇青,形寒肢凉,无汗,口不渴,小便清长,大便溏薄,咽不红,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滑,脉浮紧。治以温肺散寒,涤痰定喘。小青龙口服液口服,每次5~10ml,每日2次。
热性哮喘:
气喘,声高息涌,喉间哮鸣,咳嗽痰壅,痰黏、色黄、难咯,胸闷呼吸困难,鼻塞,流涕黄稠,身热,面红唇干,夜卧不安,烦躁不宁,口渴,小便黄赤,大便干,咽红,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浮数或滑数。治以清肺涤痰,止咳平喘。哮喘宁颗粒冲服,5周岁以下儿童每次5克,5~10周岁每次10克,11~14周岁每次20克,均每日2次。
外寒内热:
气喘,喉间哮鸣,咳嗽痰黏、色黄、难咯,胸闷,喷嚏,鼻塞,流清涕,恶寒,发热,面色红赤,夜卧不安,无汗,口渴,小便黄赤,大便干,咽红,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紧或滑数。治以解表清里,止咳定喘。麻甘颗粒冲服,1岁以下每次0.8克,1~3岁每次1.6克,4岁以上每次2.5克,均每日4次。
缓解期:
病程长,无急性加重症状,属于内脏虚衰之虚证。
肺脾气虚:
反复感冒,气短自汗,咳嗽无力,形体消瘦,神疲懒言,面白少华或萎黄,纳差,便溏,舌质淡胖,苔薄白,脉细软。治以补肺固表,健脾益气。玉屏风口服液(颗粒)口服,1岁每次3ml或2克,1~5岁每次5~10ml或2.5~5克,6~14岁每次10ml或5克,均每日3次。
脾肾阳虚:
喘促乏力,动则气喘,气短心悸,咳嗽无力,形体消瘦,形寒肢冷,腰膝酸软,面白少华,腹胀,纳差,夜尿多,便溏,发育迟缓,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治以温补脾肾,固摄纳气。固本咳喘片口服,每次1~3片,每日3次。
肺肾阴虚:
喘促乏力,动则气喘,干咳少痰,痰黏难咯,咳嗽无力,盗汗,形体消瘦,腰膝酸软,面色潮红,午后潮热,口咽干燥,手足心热,便秘,舌红少津,苔花剥,脉细数。治以养阴清热,敛肺补肾。蛤蚧定喘片口服,每次2~4片,每日2次。
调护要点:
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
适时添加衣物,预防感冒,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果,少吃牛羊肉、海鲜等发物。
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室内通风、干燥,外出或到公共场所尽量戴口罩。
湿疹篇
湿疹来势汹汹,病起三大原因
湿疹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过敏性皮肤炎症,是宝宝的常见皮肤病。中医认为湿疹的发病与先天禀赋、饮食失调、情志因素等。
先天禀赋
是指在人出生时即具有的身体素质,由遗传因素决定。易患湿疹的宝宝属于中医体质学分类中的“特禀质”,该体质是在遗传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特异体质,西医学将其称为“过敏体质”。
饮食失调
小儿具有脏腑娇嫩、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若喂养不当、饮食不节可导致宝宝的脾胃功能受损,失于健运,从而湿热内生,外发于肌肤表现为湿疹。湿热困脾,引起脾虚,脾虚生湿,二者相互影响,使得湿疹迁延不愈。
情志失调
小儿“易热多火”,这与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生理特点有关。若平素对小儿娇养过度,导致肝阳上亢,“侵犯”脾土,脾的运化功能受损,湿热内生发于肌肤而为病。
辨证论治,共分三型
湿热浸淫:
多见于急性湿疹。发病急,皮疹为多数密集的小红丘疹、红斑或小水疱,皮损潮红灼热,瘙痒,渗液较多。湿疹可发生于体表任何部位,多对称分布,常见于头面部、耳后、四肢远端、手足裸露部及阴部、肛门等处。可伴有身热、心烦口渴、大便干、尿短赤、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数。治以清热利湿,祛风凉血。消风止痒冲剂冲服,每次1袋,每天3次。
脾虚湿盛:
多见于亚急性湿疹。发病较缓,皮损以小丘疹为主,可有白色鳞屑、少量的丘疤疹或糜烂,仍有痒感。可伴有食欲不振、神疲乏力、腹胀便溏。舌质淡胖,苔白或腻,脉弦缓。治以健脾利湿,清热活血。参苓白术散颗粒冲服,每次3克,每天3次。
血虚风燥:
多见于慢性湿疹。患病日久,患处皮肤增厚、浸润、红色或暗红色,部分色素沉着,表皮粗糙,覆以少许鳞屑,或因抓破而结痴,可出现苔癣样变。病变部位局限,边缘清楚。可伴有口干不欲饮,纳差腹胀。舌淡苔白,脉细弦。治以养血祛风,清热利湿。润燥止痒胶囊口服,每次2粒,每天3次。
调护要点:
饮食清淡,不要进食海鲜、牛羊肉、虾蟹和贝类,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等,如在哺乳期妈妈也要忌口。
穿着纯棉材质衣服,宽松且透气性好,清洁衣物时用宝宝专用的洗涤品,同时减少日光直晒。洗澡时间宜短,水温适中,皮肤破溃者暂不宜洗澡。
保证充足睡眠,给宝宝修剪指甲,防止自我抓伤。
查找过敏原,注意远离过敏原。
过敏性鼻炎篇
内外夹击,有虚有实
过敏性鼻炎也与过敏相关,可常年发病,亦可呈季节性发作,春、秋、冬三季多发。部分患儿可有荨麻疹、湿疹和支气管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史或家族史。表现鼻痒、喷嚏、清水样涕、鼻塞等症状,可伴有眼痒、结膜充血等眼部症状。中医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感外邪,易为外界过敏原所诱发,即内外因素夹击而发病。
外因:
为气候骤变、寒温失调、接触异物、过食生冷咸酸等。
内因:
有别于成人,更偏向于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所致的脾肾阳虚,即脾虚不能行气化湿,肾虚不能温化寒饮。寒湿之邪上犯鼻窍而发病。
辨证论治,三虚一实
肺气虚寒:
鼻痒,喷嚏频频突发,流清涕,鼻塞,嗅觉减退,畏风怕冷,自汗,气短懒言,语声低怯,面色苍白,或见咳嗽痰稀。舌质偏淡或淡红,苔薄白,脉虚弱。治以温肺散寒,益气固表。通窍鼻炎颗粒冲服,5~8岁每次1克、8岁以上每次2克,均每日3次。
脾气虚弱:
鼻痒,喷嚏频频突发,流清涕,鼻塞,嗅觉减退,面色萎黄,食少纳呆,消瘦,腹胀,大便溏薄,四肢倦怠乏力。舌淡胖,苔薄白,脉弱。治以益气健脾,升阳通窍。补中益气丸口服,每次2~3克,每日2~3次。
肾阳不足:
鼻痒,喷嚏频频突发,流清涕,鼻塞,嗅觉减退,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腰膝酸软,神疲倦怠,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治以温补肾阳,通利鼻窍。金匮肾气丸口服,每次1~2克,每日2次。
肺经伏热:
鼻痒,喷嚏频频突发,流清涕或黏稠涕,鼻塞,嗅觉减退,可伴有咳嗽、咽痒、口干烦热,或见鼻衄,鼻腔干燥。咽红,舌质红,苔黄,脉数。治以清宣肺气,通利鼻窍。辛夷鼻炎丸口服,4~6岁每次2g、6~12岁每次3g,均每日2次。
调护要点:
锻炼身体,增强免疫能力,防止受凉。
注意室内卫生,经常除尘去霉,勤晒被褥,避免与宠物接触。
注意观察,寻找诱发因素,若有发现,应尽量避免。在寒冷、扬花季节出门戴口罩,减少和避免各种尘埃、花粉的刺激;避免接触或进食易引起机体过敏之物,如鱼虾、海鲜、羽毛、兽毛、蚕丝等,忌辛辣刺激食物。
按揉迎香穴(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遍,每日1次。
认证作者:徐乃佳主治医师
来源:中国药店
王敬尧生态疗法:安全高效、使用方便、简单好学、易于操作,在不增加人员、设备、零风险、无医患纠纷的基础上,让您治愈好更多的患者,增加收益!好疗法愿分享给各位同仁!为医者立身,为患者祛痛!王敬尧生态疗法可治愈:颈椎病(增生,突出,膨出,生理曲度变直,颈肩综合症等)、肩周炎、胸椎病、腰椎病(增生,突出,膨出,腰椎管狭窄,腰旁椎增生、突出、膨出、腰肌劳损等);膝关节病(关节炎、滑囊炎、滑膜炎、风湿病、半月板损伤、骨刺、增生、关节周围韧带损伤等);静脉曲张、腱鞘炎、网球肘炎、急慢性扭伤、落枕、岔气、乳腺病、咳嗽、腹泻、鼻炎、咽炎、腮腺炎、妇科炎症、月经不调、补肾等等。
健康顾问:罗娜
联系方式:
(注: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