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类风湿关节炎时,免疫抗体检验的具体效

刘军连现在哪里就诊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830/9380696.html

误诊,即把没有病的人误以为有病;

漏诊,即把有病的人错以为没有病。

理想状态下,每个医生都希望没有误诊也没有漏诊。但现实是,有时误诊跟漏诊就得做一个取舍,并没有那么多完美的两者兼顾。

(这个世界没有那么理想)

比如,病程6周内的「多关节肿痛」多数是病毒等感染相关的。超6周后,病毒感染等导致的大幅度减少,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的可能性大幅度增加。

通常不建议多关节肿痛病程在6周内的病友做针对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的检验。比如查类风湿因子、血沉、抗核抗体等等。

很显然这样做必然大量漏诊RA、系统性红斑狼疮、脊柱关节炎等疾病。因为这些疾病也有刚起病时的情况。

(该如何诊断类风湿关节炎?)

如果一旦出现关节肿痛就查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factor,RF)或者抗瓜氨酸肽抗体(Anti-citrullinatedpeptideantibodies,ACPA),其具体效果如何呢?

已知:

检验敏感性即有RA人群的检验阳性率,可以理解为不漏诊率;特异性即没有RA人群里的检验阴性率,可理解不误诊率;

诊断RA时,RF的敏感性约80%,特异性是75%;而ACPA的敏感性约70%,特异性是95%;

6周内的「多关节肿痛」人群里,约95%并非类风湿关节炎;超6周则约30%为类风湿关节炎。

(要学会简单的概率估算)

假定个病程6周内的「多关节肿痛」看病(根据5%概率计算)1.如果测RF阳性,计算可知:

×25%=(没有病的阳性人数)

×80%=(有病的阳性人数)

如RF阳性,其阳性预测值为:/(+)=14.41%;即阳性人群里真正有RA的率为14.41%

2.如果测RF阴性,计算可知:

×75%=(没有病的阴性人数)

×20%=(有病的阴性人数)

如RF阴性,其阴性预测值为/(+)=98.62%;即阴性人群里真正没有RA的比率是98.62%;

3.如果测ACPA阳性,计算可知:

×5%=(没有病的阳性人数)

×70%=(有病的阳性人数)

如ACPA阳性,其阳性预测值为:/(+)=42.42%;即阳性人群里真正有RA的率为42.42%;

4.如果测ACPA阴性,计算可知:

×95%=(没有病的阴性人数)

×30%=(有病的阴性人数)

如ACPA阴性,其阴性预测值为/(+)=98.37%;即阴性人群里真正没有RA的比率是98.37%。

在患病可能性5%的情况下,RF阳性预测值是14.41%,ACPA的阳性预测值是42.42%;RF的阴性预测值是98.62%,而ACPA的阴性预测值是98.37%。

也就是说,检验主要帮助我们排除RA,而不能帮助肯定诊断RA。

(当病史、体征不提示RA,检验也不能帮助我们肯定诊断。)

假定个病程超6周的「多关节肿痛」看病(根据30%概率计算)1.如果测RF阳性,计算可知:

×25%=(没有病的阳性人数)

×80%=2(有病的阳性人数)

如类风湿有因子阳性,其阳性预测值为:2/(2+)=57.83%,即阳性人群里真正有类风湿关节炎的率为57.83%

2.如果测RF阴性,计算可知:

×75%=(没有病的阴性人数)

×20%=(有病的阴性人数)

如类风湿因子阴性,其阴性预测值为/(+)=89.74%;即阴性人群里真正没有类风湿关节炎的比率是89.74%;

3.如果测ACPA阳性,计算可知:

×5%=(没有病的阳性人数)

×70%=2(有病的阳性人数)

如ACPA阳性,其阳性预测值为:2/(2+)=85.71%;即阳性人群里真正有RA的率为85.71%;

4.如果测ACPA阴性,计算可知:

×95%=(没有病的阴性人数)

×30%=(有病的阴性人数)

如ACPA阴性,其阴性预测值为/(+)=28%;即阴性人群里真正没有RA的比率是28%。

在患病可能性30%的情况下,RF阳性预测值是57.83%,ACPA的阳性预测值是85.71%;RF的阴性预测值是89.74%,而ACPA的阴性预测值是28%。

也就是说,检验可以帮助我们明确诊断RA(看ACPA阳性与否),还可以帮助我们排除RA(看RF阴性与否)。

(检验的可靠性依靠医生的判断力!)

总结

总的来说,根据病史、体征等的判断非常重要。这直接决定检验前的可能性大小。当检验前的患病可能性偏低时,检验只能做排除,不能做肯定诊断;当检验前可能性相对增高,那么检验的帮助就变得很大。

当然,现实并非这么简单的单纯看病程。我们清楚:

关节肿痛数量越多则越可能是类风湿关节炎;

病程越长则越可能是类风湿关节炎;

多关节肿痛程度、其他炎症症状越严重则越可能是类风湿关节炎;

RF和ACPA定量数值越高则更可能是类风湿关节炎,。

也就是说,单纯用病程来估算检验前的可能性是不够准确的。哪怕是病程只有1周,只要是典型的10个以上双手小关节肿痛,那就较大可能性为RA----远不止前述的5%。只有CPPD的假性类风湿关节炎形式(参考《焦磷酸钙结晶病》)、炎症性肠病的多关节炎(参考《肠病性关节炎》)等会干扰我们的诊断。

说到底,医生应该依靠临床信息做判断,而不是依赖检验、检查。

编辑

项飞腾

题图来源

站酷海洛

配图来源

站酷海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nmg.com/wazz/1305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