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在痛风的诊疗过程中,我们经常需要做各项检查,以判断病情并调整用药。那么都有哪些检查,它们各自又有什么意义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血常规
在痛风急性发作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通常为(10~20)×/L,很少超过20×/L。中性白细胞相应升高。肾功能下降者,可有轻、中度贫血。
尿常规
PH值痛风患者的尿酸一般都较高,尿液PH值比正常人低,尿酸在酸性血液中不容易溶解,医生据此为患者开出药物以碱化尿液促进尿酸排出。但是PH值大于7.0时,过于碱性又易形成钙盐沉积于肾脏而形成钙盐结石。尿PH值应当控制在6.5左右,有利于尿酸的排泄。
尿蛋白正常情况下尿中不含蛋白。长期的高尿酸除了引起痛风,还会危害肾脏,如果本身有高尿酸,尿常规又提示有尿蛋白阳性,那就需要特别引起重视,是否已造成肾损害。
肝肾功
明确痛风性关节炎肾脏受累情况;
监测药物副作用并指导用药。如秋水仙碱可引起肝细胞损害,非甾体类抗炎药虽可有效缓解关节疼痛,但肾功能不全时需慎用。
血沉和C反应蛋白
它们是评价疾病活动性的一个有价值的客观指标,比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等主观指标更敏感。换句话说,当它们显著升高时,可提示痛风处于活动期,而患者可能尚未觉得关节疼痛。
超声
关节B超关节疼痛的病因有多种,经超声发现了典型的“双规征”则可明确提示痛风。为痛风的诊断提供了一种高效、无创的方法,且一次可以检查多个关节,监测治疗效果方便安全。
肾脏B超长期的高尿酸血症,可能导致痛风患者的肾脏存在尿酸盐沉积,形成结晶甚至结石,这时就需肾脏B超来辅助了解肾脏损伤的情况。
双源CT
双源CT尿酸盐成像是目前影像技术中唯一能显示出关节中可能存在的尿酸盐结晶(通常需大于2mm)的技术,可直观、无创显示尿酸盐晶体沉积,具有很好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且它并不会增加对患者的辐射剂量,为痛风患者的诊断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同时可对治疗效果进行随访对比观察,监测疾病进展。(下图中绿色部分即为尿酸盐沉积)
X线
使用X线照片进行检查是痛风在临床上常用的诊断方法之一,它主要显示痛风的骨关节改变,其具体表现视病变的发展阶段而有所不同。病变初期,X线照片可以发现局部软组织肿胀,偶尔有钙化和骨膜反应,但骨质改变尚不明显,故在此阶段X线照片可能还不能发现骨质的异常改变。当痛风病变进入中晚期时,可以显示骨质的侵蚀破坏、软骨破坏和软组织痛风结节形成,骨质疏松,以致骨质呈凿孔样损害。
关节液
急性发作期行关节腔穿刺,取滑囊液在偏正光显微镜下可见双折光的针形尿酸盐结晶。有助于确定诊断,并可检查有无合并感染或假性痛风,是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金指标,但由于有创临床上较少应用。
关于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及饮食注意等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