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从最近的一个新闻说起:
事情发生在上个月月底,厦门开往北京的G列车上。一名60多岁的男性乘客突发疾病,瘫倒在靠窗的座位上,患者已服用硝酸甘油。现场西医大夫已测不到血压,列车上缺乏其他急救药物及设备,西医束手无策。患者已近休克,命悬一线,情况十分危急。
中国中医科学院级硕士研究生李小娇同学恰好也在这趟列车上。她检查发现,患者左脉摸不到,人中已平,阴阳隔离,已是危象。在李小娇同学在征得患者家属和现场西医大夫同意后,为患者扎针一试。
第一针她选用了“鬼门十三针”的第一穴:鬼宫人中穴。一下针,患者便大叫一声,已醒神开窍,阴阳相交,回厥。
第二针选取左侧内关穴,并嘱患者吸气、吐气配合呼吸补泻法以催针行气。
之后又在左侧中指的十宣穴、右手内关穴各扎了一针。
四针后重新号脉左脉已平,西医大夫测血压已基本正常。半分钟后,患者神智恢复,身上大汗逐渐消退,人也可以坐立起来。
中医无急救?这误会可深了!
中医只能治小病和调理养身,不能治大病,更不能治急病。这是一个误区,一个天大的误区。大家冷静想一想,在古代或现在还很偏僻落后的的农村,遇到上述需要急救的病人,没有西医就等死吗?不会的,中医会抢救,比西医更漂亮。
在农村被毒蛇咬伤是经常的事,捕蛇者自有土方解药。毒蜂毒虫的解毒处理,老中医自有解毒药。冷兵器时代,刀剑棍箭之伤,在军中是非常普遍的,跌打损伤武林界也普遍,拳师治伤、军医止血和伤口处理,都是基本功。至于中风、羊癫疯之类的疾病古来有之,古方随便翻翻都有。
汉.张仲景的《伤寒论》,详述六经治急性热病。以及唐.孙思邈的《千金要方》等都有丰富急救药方和治法。最有名就是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其中三十三节载有灸方,所涉病种十分广泛,包括卒死、尸厥、卒心腹痛、伤寒、时气、霍乱、中风、发黄、痈疽、疮肿、狂犬咬伤等达28种,其中大部分属卒发之急暴病证。
对了,还有葛洪,他可不是一般人,还记得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吗?灵感就来自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卷三治寒热诸疟方第十六。
2
中医急救为何不被重视?
中医的救急法简单、高效而又充满神奇,在很多方面远胜西医,但大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逐渐成为遥远的历史。
中医是抢救和治疗合一的,优于西医的抢救和治疗分离。其次中医是望闻问切对症抢救,不需要测量血压、做心电图、脑电图、拍片等麻烦和浪费时间。第三中医的土方成本很低,特别是扎针、指针、放血、正骨、推拿的等抢救,其材料几乎是零成本和零副作用。而西医的止痛针、麻醉剂、氧气瓶等药品成本昂贵和副作用极大。西医抢救也有他的优点,止血输血接氧气,伤口消毒包扎比中医快,而中医的正骨复位,脱臼、扭伤复位可以现场解决,而西医要到急诊室后,进行拍片后才可以手术处理,会浪费很多时间和费用的。
现代人为什么在急救方面忽略中医呢,是因为西医有冰敷袋、麻醉剂、强心剂、氧气瓶、手术刀等针剂和器械吗?经络理论,八纲辨证是中医的特点,痛则不通,不通则痛,中医的针刺麻醉远比西医的药物麻醉剂、强心剂要快,是直接打通经络止痛强心。
实则泻之,中医的放血疗法,是直接将热毒放出体外退烧降温的。如果说中医也配上冰敷袋、氧气瓶,西医急救还有什么优势呢。
西医的优势人为的,救护车的救护人员,只有西医没有中医;急救室只有西医没有中医;急救药物和器械,只有西医没有中医;媒体宣传和急救教育,只有西医没有中医,这些才是最主要的。
这些西医独大的既成事实,才是中医退出急救阵地的根本原因,是人为的。如果中西医是平等抢救的教育和配置,要不了多久,中医便会夺回抢救的阵地。病人都希望得到时效高、救治合一,后遗症少,成本低抢救服务,而时效高、救治合一,后遗症少,成本低抢救服务,中医便是其长处,非短处也。
中医针灸抢救在美国、澳医院的急诊室,德国的救护已经开始配置针灸师……,如果你有兴趣,可以上网自己看,让你目瞪口呆,我们太傻了。
健脾八珍粉,调理脾胃好!
蒲公英广告
八珍粉这个方子时至今日已经有很多配伍、这个当年慈禧太后的养生用品发展至今、侧重也各不相同。在这款八珍糕方子里面,山药、莲子肉、白扁豆都是健脾补脾;茯苓和薏米是利水祛湿;芡实收涩养身,山楂消食健胃,麦芽舒肝健脾和胃。这样一来,整个方子有阴有阳,有升有降,平和有偏,难怪有人说,八珍糕是千年养生第一糕。
3
中医急救重点穴位
针灸体现了中医急救的实力,针灸让世人认识到中医在急救领域的显著效果。针灸对于抢救昏迷、痉挛以及部分血症,见效快,效果显著。
比如李小娇同学用到的人中,还可以用在更常见的中暑晕厥的急救中。“人中”,即水沟穴,位于人中沟正中线上/3与2/3交界处。其功能醒神开窍,清热熄风,主治昏迷、晕厥、癫狂、急慢惊风、消渴等多种疾病。
关于针刺救急,古人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明代针灸大师杨继洲在其所著的《针灸大成》中明确写到:“初中风急救针法:凡初中风跌倒,卒暴昏沉,痰延壅滞,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药水不下,急以三棱针,刺手十指十二井穴,当去恶血。又治一切暴死恶候,不省人事,及绞肠痧,乃起死回生妙诀。”十二井穴,是在十个手指指甲末端的穴位,可以用十个手指尖来代替,效果一样好。
神阙穴养生和治病。
神阙穴可灸不可针,《医学入门》中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古时候的医生遇到有人突然昏迷不省人事,总会灸这个穴,有时甚至灸到一百壮乃至几百壮。
名医陈良甫说:“旧传有人年老而颜如童子者,盖每岁以鼠粪灸脐中神阙穴一壮故也。
予尝患久溏利,一夕灸三七壮,则次日不如厕……足见经言主泻痢不止之验也。
又予年逾壮,觉左手足无力,偶灸此而愈。”意思是,灸神阙穴可以延缓衰老,治疗慢性腹泻,还可以治四肢无力。
除此以外,常见的还有,揉足三里或至阳穴缓解急性胃痛,运用内关穴缓解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均数分钟取效;肘部拉伤,屈伸不利,针对侧委中穴一针而愈,肩周炎亦一针而愈;网球肘按压肘灵穴2分钟而痛止,等等……
野生山药片、野生山药粉:大扶正气!
蒲公英广告
全国名老中医谢感共教授临床喜用野生山药扶正气,认为野生山药为晚期癌症患者恢复体质第一良药,并一再叮嘱须野生环境生长,遇石块仍可转弯往下透,可见其补力之大,与泥沙土种植环境的山药有天壤之别。
4
中药急救凉开三宝
凉开三宝,即安宫牛黄丸,紫雪和至宝丹,主要功效是清热开窍。三方均有清热开窍之功,均可治疗热闭心包之症。
古人云“乒乒乓乓紫雪丹,不声不响至宝丹,糊里糊涂牛黄丸。”可见三者主治不同。
安宫牛黄丸长于清热解毒,适用于热盛之证(临床中,常用于脑炎高热,热症心脑血管一位);至宝丹长于开窍醒神,化浊辟秽,适用于痰浊偏盛、神昏较重之证(这种好东西临床上却很少用了);紫雪清热解毒之力不及安宫牛黄丸,开窍之力逊于至宝丹,但长于熄风止痉,故对热闭心包及热盛动风,神昏而有痉厥者,较为适合(多用于小儿高热惊厥)。
凉开三宝贵重、救急,是老祖宗留下的宝物。很可惜,为了对野生动物进行保护,安宫牛黄丸中的犀角现在已经用水牛角代替了。
5
国医大师的临床急救医案
最后和大家分享国医大师邓铁涛的临床急救医案,以下几例医案,是邓老的临床心得,也是中医在急症方面的治疗方法,用简、便、验、廉的中医方法救急。
肠梗阻
肠梗阻病人,舌苔剥落,但下面有新舌苔生长。
中医急救法:用中药灌肠,肠道通畅,免去开刀痛苦。
产后大出血
产后大出血的病人,失血一千多毫升,已休克。
中医急救法:艾灸足三里、百会等穴位,艾灸三十分钟后,血压上升后又下降。继续灸至四十分钟,终于调动了身体的内部积极因素,促其自身血液调节运行,再用中药,补血、止血,产妇。当日好转,头晕减轻,服了三剂药就止血了,救过来了。
中药特色艾条,效果显著
温散中兼带补益,扶正祛邪并举
蒲公英广告
纯中药制作,市面上的艾条一味温散,本艾条采用补肝肾、养气血、温通经络之中药制作而成“中药特色艾条”,效果显著:温散中兼带补益,扶正祛邪并举。
尺寸:2.5(最宽3)x,六棱形
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者,已昏迷两天,输液呈浮肿态。
中医急救法:用温开水溶解安宫牛黄丸,不断点舌,这是考虑“舌为心之窍”,从舌治心;另一方面,从西医角度讲,舌下血管丰富,可以迅速吸收有效成分,另一方面,用中药灌肠,逐渐使病人苏醒之后,再服中药。共用三个安宫牛黄丸,中毒者被抢救。
蛔虫梗阻
蛔虫梗阻,就是蛔虫在肠内纠缠成团,会导致肠坏死。某小孩,肚皮凸出一个个小包,肠道不通,胀痛。
中医急救法:先让患者服一勺油,使蛔虫容易排出,再让他喝一勺醋,中医说“酸能安蛔”,使蛔虫安静,并驱蛔虫排出,然后针刺四指缝。针到第四小指缝,屁股流出油,蛔虫排出。
极泉穴——人体的“速效救心丸”我讲一个我亲身经历的故事,跟大家分享另一个重要的急救穴——极泉穴。
有一天晚上十一点多,我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一位大姐从外地打来电话,说自己胸闷,喘不上气来,前胸象压了一块大石头,问我需不需要打急救中心的求助电话。(类似情况,大家以后还是要先打急救电话哟)
她家里也没什么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等药物。“别着急,”我安慰她“其实你身体上有自备的速效救心丸!”
这个“速效救心丸”就是手少阴心经上,离心最近的一个穴位——极泉穴。极泉者,形容经脉中的气血象泉水一样自高处流下。
程氏针灸之弹拨极泉急救法
将右手拇指水平立起,伸入左侧腋窝内,可触及一簇条索,此处腋神经、腋动脉、腋静脉集合成束,触摸时手指下会有条索感,极泉就是这个位置了。
用力弹拨位于腋窝顶点的极泉穴,也就是用力弹拨这根条索,注意弹拨时拇指要用力勾按,弹拨的速度不要过急,一下是一下,很快就会有明显的酸麻感,并向肩部、上肢放散。而几乎与此同时,心悸症状迅速缓解。
注意,操作要领中有两点,十分重要。一是一定要出现麻的感觉,二是心脏在左侧的人一定要弹拨左侧的极泉,因为离心脏更近。
这位大姐后来告诉我,采用这个方法后,没3分钟,症状就完全缓解了。
除了极泉穴,同样在手少阴心经上的穴位“青灵穴”也有急救之功效,在肘横纹内侧纹端向上(即向肩的方向)约两指处,用1寸针迅速刺入,刺入的同时手指快速抖动几下,轻微的麻电感迅速放散到中指指尖,这也是国医大师程莘农院士震颤行针法所起的作用——迅速、有效。但要掌握这个方法,需要功力。
人中——对付中暑的高手能够急救的穴位还有很多,比如李小娇同学用到的人中,还可以用在更常见的中暑晕厥的急救中。
人中的学名应为水沟穴,位于面部正中、鼻唇之间人中沟的上/3与中/3交点处。
有了中暑表现后,除了迅速撤离高温环境,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外,还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急救。
操作方法:施治者将拇指立起,用拇指指尖用力掐按水沟穴,持续用力一分钟,稍放松后重复掐按,直至被治者苏醒或症状缓解,注意治疗时被治者头部应尽量平放。
附:谁说中医急救不行!在许多人看来,中医是“慢郎中”,只能治慢性病,急救不在行。其实中医急救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医的救急法简单、高效而又充满神奇,在很多方面远胜西医,举几个真实案例。
止血:医院做胃镜检查,没想到出来后就开始吐血,医院一点办法也没有,一边输血进去,一边在出血,眼看生命垂危,家属找到凌云医生这,医生二话不说,急忙带着药赶过去,让他喝下去,.5个小时就止住了血,保住了性命。
排尿:一位施姓朋友,外出旅游,打乱了平时的生活习惯,导致一整天无尿,肚子胀的特别难受,但是在外面一点办法也没有,焦急万分时,于是打来电话问凌云医生,医生让施姓朋友连忙去药店买了2味药,煎一下吃下去,但是在外面的宾馆里,没有熬药的地方,他就用开水把2味药烫烫,喝下水后3小时小便出来了。施姓朋友回来说起这事还心有余悸,非常感谢医生,确实帮了他大忙啊!此药就是竹叶子,非常简单,却非常有效。
骨折:骨折了,医院要么打石膏,要么牵引,要么开刀装金属片,无论哪种都需要长时间休息不能动,其实,不需要开刀,在中医中有接骨丹,在骨折后马上服用,在24小时内骨折处会有肿胀瘙痒的感觉,这是在自行接骨,可以大大加快恢复时间。
急性脑出血这个在急救中是最为常见的重症之一了,之前发表过一篇《脑动脉瘤破裂,中医让我重生》中就有讲到最快最有效的解决颅内的压力的方法就是针刺十指,不用开刀,随后再进行中医止血。
其他的还有按揉足三里或至阳穴缓解急性胃痛,运用内关穴缓解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均数分钟取效;肘部拉伤,屈伸不利,针对侧委中穴一针而愈,肩周炎亦一针而愈;网球肘按压肘灵穴2分钟而痛止等等。
大家要知道若非验证有效,中医早就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中,怎能流传至今呢?若固步自封,不肯突破自己的有限认知,简单粗暴地否定中医,就如南怀瑾先生所说“才是真的迷信”。
—文尾线—?版权声明:
、文源:网络采集地址
仰望岐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