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因素 饲料中钙、磷不足或比例不当,易造成蹄底裂;缺硒时可引起足变形、脱毛、关节炎等;慢性氟中毒和缺锰时,能导致蹄子异常变形,而且缺锰时多是横裂;缺锌则呈蹄裂或侧裂;缺维生素D,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易发生软骨病、肢蹄不正和关节肿胀等,使种猪的肢蹄受力不均,导致裂蹄,特别是集约化密闭猪场,猪只缺乏运动和阳光照射,更易发生此病。生物素缺乏时,不能维持蹄的角质层强度和硬度,蹄壳龟裂,蹄横裂,脚垫裂缝并出血,有时有后脚痉挛、脱毛和发炎等症状。
气候因素 每年秋冬季节气候寒冷干燥时发病率最高,春夏季节发病率相对较低。
地面因素在裂蹄猪群中,后肢蹄比前肢蹄发生的多。这与圈舍地面的光滑度有关。
Part2母猪蹄裂的综合防治预防 每年春、冬季节或发现30%的母猪有蹄裂现象,可在怀孕、哺乳母猪饲料中添加2%生物素+蛋氨酸锌(有机锌含量≥15%),连用14天,既可治疗,又能预防该病,效果很明显。防治继发感染 已发生裂蹄的猪经消毒后,用氧化锌软膏对症治疗;对刚发生蹄裂的母猪,用0.2%高锰酸钾溶液清洗蹄裂部或溃疡,擦干后,涂以红霉素软膏,每日1次,连用5天。因蹄裂、蹄底磨损等继发感染,肢蹄发炎肿胀,可用阿莫西林、鱼石脂等药物治疗。
综合管理在生产中尽量减少各种应激,猪只饮水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有毒、有害物质不超标。严格的生物安全体系,控制饲料霉变,程序化消毒、免疫、保健,添加“绿叶母猪健康包”减少母猪“亚健康”,提高猪体的抵抗能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