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颈部绕环
如今低头族越来越多,头部前伸的不良习惯越来越容易养成。头部前伸使颈椎僵硬,同时使肩膀和颈部后侧肌肉超伸,导致肌肉组织紧张、结节,颈部绕环正好可以缓解这种紧张。
方法:双脚开立与肩同宽、身体站直、膝关节微弯曲、收腹、髋关节向后下方放松、双臂下垂;向胸部收下颌,沿着右耳从右肩上方经过弧形轨迹,向右后方滚动头部,然后左侧沿着左耳滚动头部。
每个动作5-10次,再换反方向做。
二、向后划水
人最灵活的关节就是有着球窝式结构的肩关节,但是长期不运动就会退化。人体工程学设计的办公设备并帮不了大家,我们必须运动起来,同时这个动作正好可以解决溜肩的不良影响。
方法:双臂伸直,肘关节锁定,在身体前抬起一条胳膊,慢慢向后划圆,尽量避免身体扭动,髋关节前顶,双肩紧绷,手臂尽量贴近耳朵。
每侧做10-20次。
三、肘后摆前伸
循序渐进的伸展可以有效预防肘关节因长期保持一个姿势而造成的肘劳损疼痛症状。
方法:髋关节弯曲,轻微俯身,保持背后平直;沿肋部向后拉动双肘,大小臂成90度夹角,双手握拳,向后伸展双臂,掌心相对,之后双臂立即沿身体两侧划大弧前摆,直到两手手背相贴,之后双臂外旋,后拉手臂使双肘紧贴身体两侧,恢复初始姿势。
此动作5-10次。
四、涮腰
腰椎承担着身体的冲击力,如果长时间不锻炼,就会把力丢给肌肉、肌腱和韧带,久而久之就会导致扭伤和劳损,引发膝关节和下背部疼痛。
方法:双脚开立与肩同宽,双手掐腰,在髋关节处做圆周运动。
两个方向各5-10圈。
五、猫式伸懒腰
长时间的胸椎不动,会引发胸椎和腰椎的问题,如果脊柱不在中位上甚至会引发神经问题。
方法:双手和双膝支撑身体,脊柱处于中立位;吐气,反弓背部,抬头,尾椎骨上翘,腹部向地面降低;吐气,背部拱起,将肚脐拉向脊柱方向,并收紧下颌。做5-10次。
六、坐姿雨刷
提高髋关节的灵活性能有效缓解下背部的疼痛,这个动作明显有利于全身健康和运动能力。
方法:坐在地上,体前屈膝,双脚平放于地面,脚跟贴近臀部,双手置于腰后方两侧,向一侧摆动膝关节,臀部贴地面。每次10次。七、膝盖绕环
膝关节环绕不仅舒缓膝盖周围的肌肉、韧带、肌腱,同时也能舒缓髋关节。
方法:一条腿屈膝,向前伸直抬起腿,膝关节划圆,脚跟移动到髋关节外侧,回到初始位置,脚跟指向支撑大腿的内侧。
八、脚踝绕环
有助于脚踝的运动能力,遏制足弓塌陷,缓解足底筋膜炎的疼痛。方法:站姿或者坐姿,提起一只脚跟,绷起抬起的脚,脚尖勾向胫骨,脚踝绕环运动,在最低点、恢复初始位置前,让脚尖做最大限度伸展,每只脚顺时针、逆时针10圈。
九、手腕环绕
可以缓解手部僵硬,更好的完成一些力量训练。方法:双臂体前伸展,完全伸开手掌,将手指拉回伸向手臂,手腕同时绕环,重复10次。以上动作只适合健康人群、或者只是有骨骼疲劳的人群做,如果在做操的过程,有任何不舒服的症状,必须马上停止。医院
医院
专注于颈椎病、颈肩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肩周炎、网球肘、跟痛症、股骨头坏死、各类型关节炎等病的治疗,创新开展多元微创治疗,如:小针刀、拨针刀、巨钩针、火针、微创射频治疗、椎间孔镜等。
秉承我院“能保守不微创,能微创不手术”的医疗方针,开展纯绿色物理疗法。坚持“以人为本,医养结合”的发展思路,以“医院是我家,病人是亲人,态度是良药,质量是生命”为服务宗旨,重视治疗,亦重视养护,提倡“三分治、七分养”的长远健康理念,为广大骨病患者提供强大的医疗保障体系。
就诊提示
广大患者朋友: 为给您提供更加安全的就诊环境,避免人群聚集,防止交叉感染,请选择网上预约挂号,预约专属到院时段,错峰就诊。候诊时尽量分散就坐,就诊时请严格遵守“一医一患一诊室”要求。
我院无发热门诊,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院已从各个环节加强防控措施,全院均定时规范消毒,可放心就诊!预约专线:-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