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药物的起效时间

哪有专治白癫疯的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导语

临床上经常听到患者问医生,“甲氨蝶呤/生物制剂/靶向药物用了一个多月,没有效果,还继续使用吗?其实每种药物起效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过了起效时间还没有效果,则建议更换治疗药物。

很多类风湿患者使用某种药物后,症状没有改善,便认为这种药物无效。其实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起效时间也不尽不同。

一、慢作用药物

化学合成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作用时间慢,因此,被称为“慢作用药物”。这类药物的起效时间,一般是1~3个月,有的患者可能还会更长一些。慢作用药物的起效时间与药物剂量、联合用药、患者体质等因素相关。对于急性期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不宜单独使用化学合成免疫抑制剂药物,通常联合激素、非甾体抗炎药物等效果比较快的药物。

激素、非甾体抗炎药物,一般起“桥梁”作用,化学合成免疫抑制剂起效后便可逐渐减停。对于此类慢作用药物,患者要有耐心,不要认为治疗没有效果就随意更换药物。

二、激素

激素起效较快,可以明显止痛、消肿,让人身体有轻松感。如果一个治疗方案中有激素,一般短期就会有明显效果。1~2周内如果没有效果,医院看医生,查找原因。但是激素在减药、停药以及长期用药副作用等方面仍存争议。对于早中期类风湿关节炎来说,除非必须需要使用,一般情况下不建议使用激素。

三、非甾体抗炎药物

非甾体抗炎药物的起效时间一般为1~2周,起效后有比较明显的止痛、消肿作用。如果2周没有效果,应该换另一种非甾体抗炎药物。不建议两种非甾体抗炎药物同时使用,不仅没有必要,还会增加副作用风险。在使用激素的时候,不建议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

四、生物制剂

生物制剂起效也比较快,靶向作用明确,如果没有效果,就是不适合使用,而不是随着使用时间增加而显现效果。生物制剂一般使用一个月没有效果,建议换另一种生物制剂使用。

五、小分子靶向药物

在作用机制方面,小分子靶向药物如JAK抑制剂类似于生物制剂的靶向作用,起效快。同时它是口服药物,达到治疗血药浓度比生物制剂慢一些,但是它是可以每天给药的药物,不像生物制剂一周或两周给药一次。JAK抑制剂使用一个月后效果不明显,建议改换药物。

目前上市的生物制剂、JAK抑制剂存在一个共同特点:产品比较多,进口的、国产的都有,价格相差也比较大。不同厂家的产品,疗效是否存在差异,还没有明确的说法,待更多的临床使用资料来完善。患者在使用前应该咨询一下医生,自己使用药物的大致起效时间,医生的临床经验很重要。

现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都有提高,和以前相比较而言,一个用药方案的起效时间明显提高,根据用药方案,把握起效时间。如果效果不明显需及时复诊,不能怕麻烦,因为早发现、早治疗对于防范骨侵蚀、骨破坏、关节软组织损伤等都很重要。

如果在门诊没有时间咨询医生、药剂师等专业人员药物的使用情况,回家后要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了解每个药物是哪一种药物,知道大概的起效时间,便于把握治疗效果。有时候医生给的复诊时间是在药物起效前提下的建议,但有时候可能半个月就需要复诊,因此,患者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把握。

作者:王艳红;来源:莎如茵空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kdnmg.com/wadwh/1415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