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75集全(视频)
?艾灸常用种症状大全
?常见疾病——健康小妙方
?中老年养身保健手册
五个叶子商城
当艾灸慢慢成了家喻户晓的保健手段,只要身边有艾,不管什么问题往穴位上一靠,自己都能调理。
然而,艾灸虽然操作简单,却也有补泻之分。
怎样的灸法才是补,怎样才是泻?什么病要用补法,什么病要用泻法?这些你真的懂吗?
一、何为补,何为泻?
《针灸大成·艾灸补泻》“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待自灭,即按其穴;以火泻者,速吹其火,开其穴也。”
补法:“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待自灭,即按其穴”。意思是说艾灸补益,就是将艾点燃以后使其所产生的热缓慢地传人体内,施灸后又立即、快速地按住施灸的穴位,艾灸火力温和,渗透力强。
泻法:“以火泻者,速吹其火,开其穴也”。意思是说艾灸的泻法是在艾点燃之后,不断地进行吹火,以使艾火迅即燃烧,所产生的热能很快传人体内。
在艾灸以后不去按压施灸的部位,其目的是使机体内所藏之热邪能随艾火之热发散到体外,起到泻热泻实的作用。
二、灸法补泻原理
灸法的补泻可归纳为“双重调节”作用,即当机体虚弱时灸之可补,邪实时灸之可泻。
补法原理:《类经图翼》介绍灸中脘、气海以治“脱血色白,脉濡细,手足厥冷其效如神。”《针灸易学》:“血崩漏下,中极、子宫灸”。
泻法原理:《寿世保元》治腹中有积,大便闭塞,心痛诸痛“以巴豆肉捣为饼,填脐中,灸三壮。”
临床表明,艾灸疗法,其灸治效应与灸术补泻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如用泻法灸百会穴治疗急性神经血管性头痛,效果显著;用灸补法灸百会穴治疗遗尿疗效甚佳。对高血压患者使用艾灸泻法,结果灸后80%以上患者血压下降,对低血压患者采用艾灸补法,结果灸后全部患者血压均上升。
三、补泻与什么有关?
1、腧穴的特异性与补泻效果有直接的关系。如灸肾俞能温肾益元——“补”;灸太冲能平肝潜阳——“泻”。
2、不同灸法的操作也影响着补泻的效果。好比如隔物灸的补泻,由间隔物的功能决定其补泻作用。
选用偏重于泻的药物进行隔物灸或敷灸,起的是泻的作用,如甘遂、豆豉饼等进行隔物灸多用于散泻毒邪。
选择偏重于补的药物进行隔物灸或敷灸,则起到补的作用,如附子饼隔物灸则多用于补虚助阳,治厥逆、阳痿、遗精;隔姜灸温经散寒;丁香敷灸温中降逆、温肾助阳而治虚寒腹泻、阳痿、阴冷;五倍子敷灸固精敛汗而治遗精、遗尿、自汗、盗汗;由胡椒温中散寒而治心腹冷痛等。
3、有一些软坚散结、消瘀止痛、祛腐排脓的灸疗也属于泻法,如化脓灸、艾条灸中的雀啄灸、灯火灸。还有隔蒜灸解毒消肿杀虫而治痈疽疖肿癣疮,斑蝥敷灸攻毒蚀疮、破血散结而治痈疽、咽喉肿痛、瘰疬;威灵仙敷灸祛风除湿、通经止痛而治风湿痹痛,板兰根敷灸清热解毒而治腮腺炎。
四、灸法补泻作用的产生机理
古人以借助火的阳热属性和艾的温通功效,从腧穴这个“神气游行出入”的门户进入体内,再沿相应经脉通道内达脏腑,直驱病所。
有寒则温而散之,血气凝滞则温通而行之,阳气虚弱则温阳益气而补之,从而达到气血流畅,经脉疏通,扶正祛邪,除病却痛的目的。这是灸法在温补扶阳方面的作用机理,已属众所周知。
但是关于灸法在以热治热方面泻的作用机理探讨,尚少引起注意,现在就简单的说一下:
1、以热引热发散透泄
《医学入门》说:“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理瀹骈文》也曾谈到膏药外贴可用热药“一则得热则行,一则以热引热,使热外出。”
事实证明在邪热内盛时,根据火性就燥、同气相求之理用灸施行泻法,可引内热火邪从里透达肌表发而散之。如《明堂下经》说“热病汗不出,灸孔最三壮”即此类治法。
有人用“疾吹其火”的泻法灸治带状疱疹,灸后即可控制症状,疗效达90%以上。可见前人用灸法以热引热的治法是不乏其例的。
2、开辟门户引邪外出
《灵枢?刺节真邪》篇说:“为开通辟门户,使邪得出,病乃已。”这是说用针灸治病,均有疏通经脉之郁滞,为邪气开辟门户,使之有外泄的作用,邪气得泄则疾病痊愈,通过灸法还可产生灸疮,能达到朽邪气的目的。
《针灸资生经》说:“凡著艾得疮发,所患即瘥,不得疮发,其疾不愈。”可见灸疮发起则门户开辟,邪有出路。灯火灸治疗小儿疖腮、惊风,毎当灯火灼及穴位发出“啪”“啪”的响声时,说明门户已开,邪有出路,则疗效大多满意。这与灸后如灸疮不发的疗效不应手的道理是一致的。
3、温通行散消瘀散结
大凡痈、疽、疮、疡、丹毒等症均由外感邪毒,内有蕴热,热毒壅滞经脉而成。
若用灸法治疗,则“肿内热气被火导之,随火而出也。”(《圣济总录》)而且灸火之热,气血得热则行,郁结壅滞可散,化火之源已去,其热自归平复,能收到散瘀消肿、退热止痛之效。这对痈疡初起尚未成脓者尤其重要。
4、扶阳济阴阳生阴长
《丹溪心法》说:“大病虚脱,本是阴虚,用艾灸丹田者,所以补阳,阳生则阴长也。”这是根据阴阳互根的化生规律、运用灸法达到扶阳济阴、益气生津的目的。这同常用的“脱血者益气”的机理是类似的。
从《骨蒸病灸方》和《扁鹊心书》、《普济方》、《针灸大成》中所记载的用灸法治疗阴虚有热、虚劳骨蒸的大量事实,和现代临床上用灸法治疗肺结核的报道来看,如能合理使用灸法,确可在助阳益气的同时出现养阴清热的效果但纯属阳盛者勿用。
5、热因热用分辨逆从
医有逆从治法,某些亡阳厥脱的病人,由于阴寒内盛,格阳于外,而见面颊浮红,烦躁等热象,若辨证准确则可用灸法以达到温阳益气、驱散阴寒的目的,从而治疗这类真寒假热的证候。
其实这种作用机理的本质,还是温经散寒、回阳固脱,这和泻邪散热的本质不同。由于这些病人有假热的一面,而以热因热用之理来表达灸法在治疗此类证候时的法则。
以上是古人对灸法补泻作用发生机理的观点。认真学习和研究这些理论对于全面认识灸法的治疗作用,并且将其正确运用到临床治疗工作中去,这对发展灸法理论都是有所裨益的。
五、艾灸补泻操作
艾炷灸补泻
艾炷灸补法:即点燃艾炷后,不吹艾火,待其徐燃自灭,火力微而温和,且时间宜长,作灸壮数较多,艾炷大。
灸治完毕后用手按压施灸穴位,谓之真气聚而不散,可使火力徐之缓进,发挥温通经脉,驱散寒邪,扶阳益气,行气活血,强壮机能的温补作用。
艾炷灸泻法:点燃艾炷后,速吹旺其火,火力较猛,快燃快灭,当患者感觉局部烧灼发烫时,即迅速更换艾炷再灸。
灸治时间较短,壮数较少,艾炷小,施灸完毕后不按其穴,则谓开其穴而邪气可散。可使火毒邪热由肌表而散,从而达到以热引热的目的。
艾条灸的补泻
艾条灸补法:用艾条温和灸或回旋灸,每穴每次3~5min左右。
艾条灸泻法:艾条雀啄灸,每穴每次5~7min,约60~下;可根椐病情适当延长时间或增加强度。
艾灸疗法,入门容易,精通却难。如果想让艾灸发挥更强大的作用,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实践。
温馨提示:因人体差异大,以上灸法处方,仅供参考,请务必亲自体会求证!
精选五个叶子蕲艾产品购买↓↓↓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
⊙整理编辑: